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极乐寺(中国)》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1日 阅读:126 评论:0

极乐寺(中国)

福建极乐寺

福建极乐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翠屏湖畔,倚山傍水,环境清幽,是闽东著名古刹之一。翠屏湖面积为37.1平方千米,最大蓄水量6亿多立方米,湖中分布着24个自然岛屿。

极乐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1000多个春秋,由于历史悠久,沧桑多变,几经兴废,1937年,由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圆瑛法师和居士胡震(古田县商会会长)募缘重建。“极乐寺”三个字,是当年闽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笔;山门对联“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为圆瑛法师所题。今天,极乐寺有幸喜逢盛世,在政府有关部门关怀和海内外信众献资出力下,极乐寺仿照大丛林规制重建,初具规模,为千年古刹重光奠定了基础。

极乐寺由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伽蓝殿、三圣殿、放生池等组成,宏伟壮观。“大雄宝殿”四字为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天王殿匾额则是旅京闽籍书法家虞愚手书。该寺珍存弥陀、势至、观音3尊铜像和印度玉佛一尊,造型精美,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近年来,海外侨胞先后捐建山门、地藏殿、方丈室等建筑。1990年,古田县佛教协会又筹资兴建爱国高僧邑人圆瑛法师纪念堂于寺内,由赵朴初会长亲题匾额。

在原址规模上重建的极乐寺主体建筑群,座西北朝东南,依山傍水、庄严古朴、气势磅礴。占地面积200多亩的规划区内分成佛教、商旅、生态园林、绿化景区和塔院五大功能区布置。规划设计采用仿唐岭南派园林寺庙和仿古建筑风格,既体现佛教崇高的地位与庙相的庄严,又体现风景旅游胜地的自然亲切。重建后的建筑群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加上园林化的点缀处理,营造出一个优美、典雅的宗教文化氛围,给人一种空灵净化的感觉。

黑龙江极乐寺

黑龙江极乐寺,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创建于1924年,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丛林。寺院分主院、东院、西院三部分,占地2.6万平方米。主院东有钟楼,西有鼓楼,建筑分天王殿、大雄殿、三圣殿及藏经楼四殿,收藏有影印宋版《碛砂藏》、《频伽藏》、《大正藏》、《龙藏》、《续藏》等,以及各式铜质弥勒佛像、五百罗汉图等。

黑龙江极乐寺

东院的七级浮屠塔,系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0米。塔的正面与地藏殿紧连。塔与殿前,东西各设两层塔式钟鼓楼。此种塔、殿蝉联的布局方式,别具一格,为国内所罕见。殿与塔之内壁,均有佛教故事壁画。塔身设有拱形佛龛,塑罗汉浮雕30余尊,塔身精细的木雕与装饰,有中国民间艺术的情趣,又糅合些许西方建筑的风格。

马来西亚极乐寺

马来西亚极乐寺,位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州,坐落在槟城以南约6千米的白鹤山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佛寺。自山脚至山门有数百级石阶,寺庙建筑错落别致,宏伟壮观。1898年由中国僧人妙莲建造,1920年竣工,占地12万平方米。寺内布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斋堂、藏经阁、香积厨、钟鼓楼、莲花池、放生池等。寺庙依山而建,苍松翠柏,错落其间。长廊依山随石阶蜿蜒而上至山门,门内有莲花池,一巨石立于池中,石上有康有为1900年6月的题词:“勿忘故国”。石阶边的石壁上刻有章太炎等人的题词和题诗。藏经阁中存放着佛教三藏经典,阁楼墙壁上挂有光绪帝敕赐槟榔屿鹤山极乐寺规条。寺院后有座万佛宝塔,高约30米,共7层,每层都有佛像。塔基为中国式,中层为泰国式,塔顶为缅甸式,集亚洲佛塔形状于一身。

北京极乐寺

北京极乐寺,位于北京海淀区东升乡五塔寺东约500米处,临高梁河。

一说为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所建,另说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所建。寺坐北朝南,原分3路,中路有山门、前殿、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后为达本和尚塔,东跨院是花园,有寄心斋、池塘等景观,西跨院为僧房。寺内曾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创建极乐禅林记》碑,为大学士严嵩撰书。碑阳刻有明万历五年(1577年)《极乐寺护持香火坟茔碑记》。今存正殿和正殿耳房。

位于北京极乐寺内的国花堂,明朝时期就是观赏牡丹的好去处。尽管不是国花,但可能因为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牡丹花情有独钟,因而极乐寺内的牡丹园被命名为国花堂。

四川江油极乐寺

明代中期(1500年左右)所建成的极乐寺位于四川江油市武都镇观雾山腰处,东临涪江,与窦圌山对峙,庙宇雄伟,计百余间。清咸丰二年(1852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先后进行过多次维修。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万佛楼,柱础石狮,雕工精细,楼内1000尊楠木雕刻佛像,工艺精湛;大雄宝殿供奉一尊白玉坐佛,楼上四周有壁画,殿前有“龙泉”饮水处。

1985年,又对极乐寺进行了维修,并新建了观音殿、天王殿,修复了灵官殿和亭阁。新修了沿山混凝土梯踏步,周围植树万余株。

极乐寺右边山腰,增建了海灯法师的灵骨塔。

四川佛头山极乐寺

在川东北流传着一首民谣:“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山中有佛,佛中有山。”这首民谣所唱的就是四川巴中市平昌县佛头山的生动写照。

站在东南方向远眺,佛头山俨然一座倚天大佛。大佛以蓝天为幕布,以白云做莲花,通天达地,气象恢宏。山中苍松叠翠,若大佛身披袈裟,衣折分明。微雨过,山风拂,白云起,满天云山与佛头山相照,连绵无际,蔚为大观。

佛头山佛缘深广,上有宝光寺,中有极乐寺、佛山寺,下有古佛洞,山中保留着珍贵的唐代摩崖造像,佛祖释迦牟尼、观音大士、玉皇大帝、女娲娘娘等诸神佛,栩栩如生,古意盎然。东南山岭上,还有古寺,名曰华严。惜已尽毁,仅余遗址。

佛头山历史悠久,关于它的传说甚多,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当数“佛头童子斩孽龙”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条孽龙经常在巴河兴风作浪,一黑一白,神出鬼没,肆无忌惮。沿河两岸的百姓,日日惊恐,饱受其害,怨声载道,却无可奈何。只有日日求菩萨保佑,以解乡邻出水深火热。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菩萨被诸乡邻诚挚所感,特遣佛头童子下界惩治孽龙。佛头童子奉命至巴河边查看,时值夏秋之交,倾盆大雨,一连数日不歇,巴河水暴涨,波涛汹涌,洪峰迭起。黑白孽龙却于此时浮出水面,以邪法推波助澜,水势愈加无忌,径直扑向两岸,沿岸百姓,四下奔逃,危在旦夕。佛头童子见此情状,即现怒目金刚之相,手持宝剑,大喝一声,跃进风浪滔滔的大巴河,与黑白孽龙激战开来。两条孽龙张牙舞爪,或吐水,或摆尾,或夹击……佛头童子挥舞宝剑,轻盈地左右冲突,以大智慧同孽龙周旋。大战数百回合之后,白龙见久战不下,心生退意,佛头童子果断地飞出一剑,朝白龙砍去。这一剑,力道沉稳,不偏不倚,正中脖颈之上。随着孽龙一声惨叫,龙头已飞向东北方向十里以外,便化作了一座山峰,这就是白顶子山。龙尾则甩出更远的地方,化作了如今镇龙境内的龙尾山。黑龙见大势已去,落荒而逃。佛头童子乘势追击,黑龙慌不择路,疾奔于西北,佛头童子步步紧逼。黑龙顾头不顾尾,一头扎进峡谷里,訇然一声,黑龙掘开一地窟,遁入地下,童子将宝剑奋力掷下,地上阴河涌出,旋即形成一方深水潭,这就是现在的龙潭。此时佛头童子已然遍体鳞伤,疲惫缓步行至江阳岸边,打了个盹,这一打盹,未曾再醒,竟化作了如今这佛头山。也许这正是天意,一座佛头山,永镇巴河畔,得保一方平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44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