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东大寺(日本)》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1日 阅读:124 评论:0

东大寺(日本)

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位于日本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距今约有1200余年的历史。

东大寺是日本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另外有西大寺。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旁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1997年秋,出席“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三国代表曾在这里共同举行了祈祷世界的和平法会。

8世纪上半叶,在大佛殿以东的若草山麓建立起了寺院的前身。据《东大寺要录》记载,天平五年(733年)若草山麓创建的金钟寺是东大寺的起源。另有一说,据正史《续日本记》载,神亀五年(728年),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为此在若草山麓设山房,常住有僧侣9人,此为金钟寺之前身。据载金钟寺在8世纪中叶设有羂索堂、千手堂等,据推测羂索堂应为现在的法华堂(又称三月堂)。天平十二年(740年)发生藤原广嗣之乱,奈良废都,政治中枢辗转于恭仁京(今京都府相乐郡加茂町)、近江(滋贺)紫香乐宫、难波宫(今大阪市东区法圆坂町)之间,社会极度混乱。为求国泰民安,圣武天皇下诏各地兴建国分寺、国分尼寺。

东大寺

天平十三年(741年)国分寺建立之诏发布,翌天平十四年(742年),金钟寺被定为大和国的国分寺,更寺名为金光明寺。大佛的铸造始于天平十九年(747年),“东大寺”之寺号应该是始于此时。另外,监管东大寺建设的“造东大寺司”的可考最初史料记载为天平二十年(748年)。

圣武天皇颁布大佛造立之诏是在天平十五年(743年)。当时,都城为恭仁京(今京都),天皇行宫位于恭仁京东北的紫香乐宫(今滋贺县甲贺市)。此后圣武天皇短期间内屡次迁都,天平十七年(745年)定都平城京,同时在现在的东大寺所在地开始了大佛的铸造。这是一项艰难浩大的工程,大佛铸成以后,天平胜宝四年(752年)天竺(印度)出身的僧人菩提僧正主持了大佛开眼会。大佛铸造完成后大佛殿的建设工事又接着开始,天平宝字二年(758年)竣工。

东大寺与各国国分寺在组织上虽然没有从属关系,但由于东大寺在中央,由天皇主持修建,而国分寺在地方,由地方政府的国司监造和监管,所以不仅在佛教信仰上存在密切关系,在形式上也有上下从属关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大寺也称总国分寺,此名最早出现于镰仓时代的文献里。

在日本各地建立国分寺和国分尼寺的做法,实际上是效仿中国隋唐时代在各地兴建国立寺院的作法,如兴建大云寺、龙兴寺、开元寺等,以为国祈福。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则天,武则天创建的大云寺被认为是仿效的对象。武则天在洛阳造大佛铜像及在龙门奉先寺雕刻大佛石像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传至日本。天平十二年(740年),在参拜完河内国大县郡(今大阪府柏原市)知识寺大佛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

天平胜宝四年(752年)四月九日,举行了盛大的大佛开眼供养法会,圣武太上皇、光明皇太后、孝谦天皇与文武百官参列,万余名僧侣参加,表演并演奏了久米舞、唐古乐、高丽乐、林邑乐。有记载称:“自佛法东渡以来,斋会仪未尝如此盛大过。”因圣武太上皇正在病中,故由天竺菩提僧正(菩提仟那,又名婆罗门僧正)代执开眼笔,此笔现藏于正仓院,所系“五色缕”,长及大佛殿外,无数莅临者扶之以结法缘。

公元753年,唐鉴真和尚历尽艰辛东渡日本,在大佛殿前临时建造的戒坛向圣武太上皇等僧俗授戒。大佛殿西侧的戒坛院即是鉴真和尚平时传授戒律的场所,内设授戒室(金堂)、讲堂、僧房,规模较小。不久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和尚移至唐招提寺,而有关人员仍在这里传授戒律。

东大寺不仅是祈祷天下太平、万民安康的道场,同时还是积极推进教理研究、负有培养学僧重任的寺院。奈良时代,法相、三论、俱舍、成实、华严、律等六宗已传到日本,东大寺六宗兼学,尤重华严。南大门上高悬“恒说华严院”匾额,卢舍那佛前有灯置于一对镜子中间,灯光层层映于两侧的镜内,表示法界缘起重重无尽。大佛殿内置有6座佛龛,名曰“六宗橱子”,里面安放有各宗根本经典,门上绘有各自的祖师及守护神像。

平安时代,除六宗外,天台、真言两宗的教学研究也颇为盛行,东大寺标榜“八宗兼学”。由于鉴真和尚带来的经典被广为传诵,华严教学与天台教学关系密切起来。真言密教方面,自金钟寺时代起古密教就很盛行,更有弘法大师空海及其门下在南都奈良弘传密教的基础,因此专研密教的学僧聚居于此,建立了10余所子院(院家),如弘法大师创建的真言院(821年)、圣宝僧正(理源大师,醍醐寺开山)创建的三论真言兼学的东南院(875年)等。

东大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天皇施封的五千户及数国的租税。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减少,为了补充财源,开始在大和(奈良)、伊贺(三重)、摄津(兵库、大阪交界处)、山城(京都)、北陆道等地经营庄园。管理、经营大伽蓝。庄园及物资运输都缺帮手,故而新增了许多僧人,被称为众徒、大众(后称僧兵),并形成集团,在社会上势力很大。平安末期,东大寺与权力巨大的平家一门在经营庄园方面不断产生摩擦。治承四年(1180年),源赖政奉命举兵,兴福寺、东大寺众徒与三井寺的众徒联手抗击,终被击败。由于战事,东大寺大半毁于兵火,卢舍那大佛因大佛殿烧毁而大损。

俊乘房重源上人自61岁就任大劝进一职,至建永元年(1206年)86岁去世的25年间,复兴了大伽蓝的大半。他在民间广行念佛行,长于治水架桥,曾3次入宋,因而异国寺院建筑知识丰富。他广结良友,作风果断,被誉为“廻国游行之圣”。其未竟的复兴大业由荣西(建仁寺开山)、行勇两上人继承。随着伽蓝的逐步复兴,沉闷的教学活动变得日趋活泼。镰仓时代,华严教学活动振兴,名僧辈出,其中宗性、凝然等高僧有2000余册著作流传至今。

战国时代的永禄十年(1567年),发生三好、松永之乱,大佛殿再次被烧毁,卢舍那佛的头部、左手被烧落,上半身及莲华宝座受损严重。由于东大寺各地庄园已归武士所有,堺(在大坂附近)和兵库港的关税也不能征收,经济陷入危机。直至江户时代中期,卢舍那佛百余年间仍裸露在外,遭受风雨的侵蚀。在公庆上人奔走之下,元禄五年(1692年)大佛修复完工,举行了开眼供养大法会。法会规模宏大,并与万僧供养法会同时进行,持续达一月之久。当时参加的僧众20余万人,结缘之人更是不计其数。宝永六年(1709年)举行大佛殿落成法会。其后大佛殿虽经过明治、昭和时代的大修,规模趋小,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东大寺的伽蓝以大佛殿(金堂)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东侧有二月堂、法华堂、开山堂等。寺域广阔,规模宏大。

在奈良时代的日本,《华严经》广受尊崇。除知识寺内有卢舍那大佛外,大安寺内也有依据《华严经》而作的数幅画像。天平十二年(740年),大安寺新罗僧审祥受邀到金钟寺宣讲60卷本《华严经》达3年之久。金钟寺是华严寺的前身,是日本最早宣讲《华严经》的寺院。

金钟寺是神龟五年(728年)为纪念未满周岁即夭折的皇太子基亲王而建。当时这座寺里常住僧仅9人,进行《华严经》讲座等教理研究,还举行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等古密教信仰活动。天平十七年(745年)始建大佛,金钟寺被纳入东大寺大伽蓝。

东大寺东侧的法华堂,因本尊是“不空羂索观音”而又称羂索堂。据正仓院所藏的史籍记载:羂索堂在建造大佛的准备阶段,先于中心伽蓝的主要建筑(如大佛殿、讲堂等)建成,并在始造大佛的那一年,在羂索堂僧坊开始了教学活动。

羂索堂的本尊与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一样,同属于密教的变化观音,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其继承了金钟寺时代以来的传统。所以在这里进行宗教活动的人被称为“羂索堂众”,这种独特的称呼保持了相当长的时期。每年在位于法华堂北侧举行的修二会(取水节),是以十一面观音为本尊,忏悔罪障,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法会。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并不是国家明令进行的法会,而是以实忠和尚为首的羂索堂众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由于每年旧历三月在羂索堂举行“法华会”,所以法华堂又称三月堂。

二月堂之名缘于旧历二月举行的修二会。二月堂东北相传有由行基菩萨(668~749年,奈良时代高僧,致力于民间弘教及社会福利事业)创建的天地院,吉祥堂、如法院、千手堂点缀左右。

法华堂作为华严宗的根本道场,是东大寺诸堂中非常重要的殿宇。时至今日,东大寺在选拔学僧时,仍在这里进行“竖义研学”(口试)仪式。二月堂是有名的观音道场,不仅修二会期间,而且一年四季香客不断。这些传统都始于金钟寺时代。

东大寺历史悠久,许多建筑及佛像、佛画都是建筑史和美术史上的珍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尤以奈良时代和镰仓时代的佛像为著名。

举国兴建并名扬海内外的卢舍那大佛,历史上因天灾和战乱而数度修复,现在大佛的腹部及莲花座的一小部分是仅存的原物。刻于莲花座上的莲花藏世界图,从基坛上发掘出的狩猎文银壶、蝉形鏁子(锭)、金佃庄大刀及镇坛具、大佛殿前的八角灯笼、灌佛会(花会)本尊——诞生释迦佛像等,都与大佛同期建造,好像均出自于造东大寺司之手。卢舍那佛深受唐代美术作品的影响,匠心独运,气势雄浑,金色生辉。

法华堂本尊不空羂索观音像,是用两年时间于天平十九年(747年)完成的脱活干漆像,三目(额上有第三只眼)八臂,象征观音菩萨超现实的普渡众生的能力。中间两只手合十,另六只手的肘部都靠近躯体,设计得天衣无缝;表情端庄,富有感染力。此像造于兴建大佛的准备阶段,当时严酷的现实生活并没有动摇人们造佛的意志,从这尊观音像中似乎可感受到人们希冀以造佛的功德来化解世间苦难的心情。

不空羂索观音像的左前方是月光菩萨像,与本尊高大坚固的造形相比,月光菩萨双手合十,身着唐服,与人身等高,表情恬适自然,面颊及双手的肌肤充分利用泥塑的特性,柔软富有弹性,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衣服宽大,然腰束双带,年青的躯体与自然的服饰并不是写实,而是净化每一个细节,使之融入到自然和谐的整体之中。与不空羂索观音帮助人类挑战残酷的现实生活这一人类救世主的形象相比,月光菩萨使祈祷者的心灵净化升华,把人引入清净世界。

东大寺还保存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用瓦。镫瓦(屋檐圆瓦,直径19厘米)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奈良时代东大寺创建时期制造,内侧刻有双瓣八叶莲花纹,外侧是一圈大粒连珠。中心部位是一颗莲子外环六粒莲子。此瓦是兴福寺用瓦的仿制,造形简洁,莲华纹力度感强,风格独特,所以也称东大寺式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43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