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史蒂芬大教堂(奥地利)》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1日 阅读:116 评论:0

史蒂芬大教堂(奥地利)

本篇简介

史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市的标志,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史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市的标志,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1997年,史蒂芬大教堂庆贺了它800年诞辰。它那137米高的尖塔是继科隆大教堂之后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史蒂芬大教堂屡遭劫难。早在12世纪初,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建筑风格的模仿)的教堂。这里经历了两次大火之后,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我们今天见到的哥特式风格是14世纪的产物,是在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导下建成的。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史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中断过它的建造。

15世纪,南塔的建造完成了;16世纪,北塔的尾期工作结束了;18世纪,史蒂芬大教堂的高塔完工;19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着。除了1683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和1809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之外,史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威胁。对史蒂芬大教堂最大的破坏是在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那几天,炮火袭击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分玻璃窗画毁于一旦。战后的奥地利满目疮痍,但是重建家园的工作马上就开始了。修复工作从194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62年。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修建史蒂芬大教堂已被传为佳话。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2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3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后唯一的2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史蒂芬大教堂

大教堂内有1467~1513年间由尼可拉斯·格哈德·凡·莱登设计建造的国王弗里德里希的红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1513),在这两件作品上有作者的自画像。

“维也纳新城祭坛”同样值得一看,它是1447年建成的哥特式祭坛,1754年成为欧根·冯·萨沃恩王子的墓碑。祭坛内外柱子上的装饰向我们再次展现了昔日皇宫的豪华与奢侈。

倚窗眺望人:左侧的布道坛是教堂内最精美的一座哥特式艺术品。1515年,教堂建筑师皮尔格拉姆不仅把四个布道师的半身像塑造进去,而且还把自己以一个“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布道坛的底部。他在这里开出一扇窗户,自己便半倚在半开的窗上,手中还握着他那把心爱的刻刀。

南塔:如果登上343级台阶的南塔,不仅可以把维也纳内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而且还可以把由23万片彩瓦组成的教堂顶部观察得一清二楚。年迈体弱或乐于消遣的游客则可以乘坐电梯登上北塔,去观赏史蒂芬大教堂的铜钟。

铜钟:史蒂芬大教堂塔楼上的铜钟重达20吨。1683年,维也纳人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把缴获的枪炮铸成了这座铜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把残片收集起来,重铸了这口大钟。如今,每年在新旧年交替的那一时刻,成千上万的维也纳人在史蒂芬教堂前的广场上聆听着钟声,相互庆贺新年。

地下墓穴:史蒂芬大教堂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墓穴。当年人们在废除史蒂芬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4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