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1日 阅读:116 评论:0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

本篇简介

比萨大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4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3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效果。教堂前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始建于12世纪,其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年。洗礼堂为圆形,直径为39米,总高54米,建筑风格仍为罗马式;圆顶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面中圣母玛利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喻意着耶稣降生是来救赎民众——迷途的羔羊的。

比萨斜塔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比萨主教堂圣坛东南20余米处。1173年开始8月建造,是作为主教堂钟楼而设计的。原设计为8层,高56米。但由于设计者忽略了地质情况,结果塔在砌到第三层时,开始出现倾斜现象,虽采取了补救措施,如加大基础,分散重力,增大张力,但仍无济于事。1350年塔建好时,塔顶已与地面垂线偏离2.1米,因而以斜塔闻名于世。1590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定律。从此,比萨斜塔闻名全球,成为比萨城的象征,也是比萨人的骄傲与光荣。斜塔用大理石建造,圆形建筑,直径16米,重1.42万吨。全塔仍为8层,从底层到顶层分布数量不同的圆柱,并有213个拱门位于塔的各处。塔顶为钟亭。由螺旋楼梯可从底层直上塔顶。20世纪以来塔身倾斜加重,至今已经偏离垂线5.2米,为此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意大利政府也于1972年向世界各国建筑学家征求保护方案,收集到900多个方案。1978年成立了抢救比萨斜塔委员会,决定固塔工程采用“控制性沉降”的方案,使塔基地下土层受控沉降,将塔身恢复到一个安全的斜度。按照工程计划,首先在塔基北部地面分批安放670吨铅锭,以制止塔身继续向南倾斜,到1993年已经放置了140吨铅锭。经技术委员会现场测量,加荷措施已初见成效,塔身奇迹般地挺直了几毫米,已恢复到两年前的斜度,塔体关键部位负荷不断加剧的情况也有所改观。这座摇摇欲倾的斜塔与比萨大教堂相映生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

1987年,比萨大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3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