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东胡林人遗址(中国)》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1日 阅读:119 评论:0

东胡林人遗址(中国)

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墓葬遗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1966年发现,因发现于东胡林村而得名,距今约1万年。遗址面积28万平方米。该处文化遗址是继“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一)地层堆积

考古队于2001年和2003年共挖掘5米×5米探方7个(T1~T7),5米×8米探方1个(T8),2米×5米探沟2个(TG1~TG2)。实际发掘面积200平方米。以T3为例,依土质土色,自上而下可分7层。第1层:浅灰色土,土质松散,多植物根系,厚5~20厘米,为现代耕土层。

东胡林人遗址出土的残骸

第2层:灰黄色土,土质疏松,厚15厘米~35厘米,此层是1960年前后挖白薯窖时堆积而成。第3层:灰褐色土,土质松散,厚0~35厘米,包含物有青花瓷片、石块、碳屑、红烧土颗粒等,年代约为明清时期。第4层:浅黄色沙质土,分布于探方西半部,厚0~75厘米,包含物有动物骨、螺壳、石片等。第5层:黄色细沙质土,较为致密,分布于探方西半部,厚15~50厘米,包含物有石块、蚌壳及动物骨骼等。第6层:灰黄色细沙质土,土质较第5层致密,夹杂白色斑点,厚10~30厘米,包含物有石片、石块、动物骨骼等。第7层:灰褐色土,土质坚硬,距地表95~105厘米,包含物有石片、石块、动物骨骼等。

(二)遗迹

发掘的遗迹有灰坑3个,灰堆8处,石器制作场1处。8处灰堆遗迹堆积状况大致相似,位于T3的东北部,范围约为80厘米×60厘米。中心区域有大量的黑色灰烬,包含物中数量较多的是有烧烤痕迹的砾石块、有打制疤痕的石核和动物骨骼(可辨识的主要是鹿骨)等。该遗迹自上至下都发现有石块,上部的石块堆积较乱,底部的石块则大致堆如环状,排列比较整齐。

(三)墓葬

1966年在清水河西岸的第二级黄土台地上出土人骨3具,未发现有墓圹。正中一具为16岁左右的少女,是一次葬,有颅骨、椎骨、股骨、髌骨、胫骨和耻骨,还有若干指(趾)骨。两侧各为男性成人骨骼1具,是二次葬,仅残存一些体骨和头骨碎片,其中比较完整的有左侧股骨、腔骨和骸骨。在少女骨骼颈部周围发现由50余枚小螺壳制成的项链,最大者长18毫米,宽16毫米,厚11毫米;最小者长11.5毫米,宽8毫米,厚6毫米。在少女骨骼的腕部周围发现由7枚骨管制成的骨镯,骨管是由牛肋截断磨制而成。骨管形状稍偏,最长的约39毫米,宽17毫米,厚9.5毫米;短的长29毫米,宽22毫米,厚10毫米。另外,在其胸部还发现蚌类的壳制品2件,一件扁平,另一件为扁平长棒,上端均有穿孔。在人骨附近发现灰色石英岩石片8件,其中6件有明显的人工打击痕迹。1995年春,在遗址断面发现人骨1具,并采集有螺壳项链和石制品等,但未发现有墓圹。2001年在刊东隔梁外发现比较集中的一堆人骨,但明显经过扰动,未发现有墓圹。2003年在T8第8层下发现1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墓圹清楚。墓向北偏西70°,墓口距地表150厘米,墓坑长220厘米,宽42~48厘米,深52~76厘米。墓内有保存完整的人骨1具,仰身直肢,人骨长约1.6米。随葬磨制而成棍状玉石制品(初步鉴定为方解石类)1件,该随葬品位于人骨鼻与口间。

(四)出土文物

遗址中出土文物主要有石制品、骨制品、陶片、动物骨骼和果壳等。石制品包括有打制的石核、石片、砍砸器、石锤、刮削器、尖状器和细石叶、石片、石屑等,还有琢磨而成的石磨盘、石磨棒等。骨制品有尖状器、骨锥、骨笄等。陶器仅见少量残片,多为器物腹片及底片,偶有口沿残片。陶片多为红褐色,均为夹砂陶,质地疏松,火候不均,有的陶片外表红褐色,内壁则为黑色。除个别有附加堆纹外,均为素面陶。从断面观察,有的陶片内外成片脱落,似为泥片贴筑法制成。整体来看,多为罐类器物残片。动物骨骼数量较多,多为鹿类动物的肢骨及颚骨、牙齿等,也发现有猪的遗骸。另发现大量的蚌壳、螺壳和蜗牛等。其中极少蚌壳有钻孔和磨痕,应为装饰品。

据东胡林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朝洪教授介绍,东胡林人类骨架的发现对考古学、人类学、环境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考古学上说,东胡林人骨架的发现对研究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地层,对研究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对发现东胡林人与北京周口店人、山顶洞人的历史渊源等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科院院士吴新智认为,东胡林人所处的考古阶段正是新旧石器交替时期,能发现这么早期的新石器人类骨架,而且保存的如此完整,填补了自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以来至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发展链条中的空白。吕遵谔教授认为这个遗址很重要,因为在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这个历史环节上缺乏必要的材料,东胡林人的发现是很关键的环节,将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的人类链条连接起来了。

中科院黄慰文教授说,东胡林人所处的考古阶段正好是从冰期向冰后期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球上自然环境发生巨变,人类如何适应这种突变,一直是国际上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此次考古发现对研究北京地区特别是山区气候的变化,研究环境变化与人类早期文化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们一致认为东胡林人遗址是十分难得的考古研究基地,对研究华北地区环境的变迁,我国早期农业、早期陶器的出现及其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1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