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德意志的统一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18 评论:0

(一)1848年革命后的德意志
1848年革命失败,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任务没能完成,但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迫使各邦的封建统治者对资产阶级作出了让步。大多数的邦国在政治上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允许资产阶级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普鲁士表面上仍是君主专制国家,但是1848年12月5日颁布的“钦定宪法”、1850年颁布的新宪法中,都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由于实行了宪法,它毕竟不是1848年以前的专制主义国家了。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德意志重工业部门的年产量平均每10年增长一倍多。煤、铁产量翻倍地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制造业也发展起来了。轻工业的发展也是显著的,纺织机从1843年到1861年间,由5 018台增加到15 258台。铁路的建设发展也很快,仅普鲁士的铁路,在1850年到1870年间就由3 800多公里增至11 000多公里。到60年代,德意志工业已经赶上了法国[1]
这个时期德国的农业资本主义也有所发展。1850年3月2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无偿地取消了存在于普鲁士农村的次要封建义务,允许农民以高额的赎金或者出让土地来赎免其他主要的封建义务。在此过程中,大地主从农民手中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和现金,这就使他们有可能过渡到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农业改革,使封建经济缓慢地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列宁称之为“普鲁士道路”。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德意志工业化的基础。
(二)统一的两种道路: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越来越感到要跻身于世界市场,必须凭借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人民群众也要求早日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由此,德意志统一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德意志各阶级、各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统一方案。
早在1848年革命期间,法兰克福议会就酝酿过两种统一方案。一种是普鲁士和北德意志各邦的资产阶级,主张由普鲁士领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叫小德意志方案。另一种是奥地利、南部各邦君主和一部分小资产阶级,主张把德意志联邦改组成以奥地利为首的瑞士方式的联邦共和国,这叫大德意志方案。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这两种主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期间也曾提出用革命的手段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但无论在当时还是60年代,德意志都未具备这一方案的条件。
1848年革命后,奥地利政治上的僵化保守,经济上的抱残守缺,与普鲁士的锐意进取、蒸蒸日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由此削弱了它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主宰地位的实力。“大德意志方案”事实上已缺乏实施的基础。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即着手为武力统一德意志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三)“宪法纠纷”
普鲁士统治集团在实施“小德意志方案”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通过战争才能达到统一目的。为此,普鲁士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由此引发了普鲁士的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围绕军事改革和军事预算展开的政治斗争,史称“宪法纠纷”。
1860年,陆军部长房龙向议会提交军事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后备军,扩充常备军,把服役期限由两年延长到三年,同时还要求议会加拨军费。议会中以进步党为首的占多数的资产阶级议员利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拒绝军事拨款,也就是否决了军事改革法案[2]。1861年,威廉一世继承王位,进步党在新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并否决了军事预算。1862年3月,威廉一世解散议会,但是进步党却得到了更多的席位,并再一次否定了军事改革,同时还要求实行责任内阁制。新议会否定军事改革法案,使威廉一世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为了遏制议会的势力,威廉一世召回了驻法大使俾斯麦,任命他为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1815—1898)出生于普鲁士容克贵族之家,接受过资产阶级教育。1851年起,多次出任公使,使他成为一个有丰富阅历的人。出任之后,他在议会中发表了“铁血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故此他被称为“铁血宰相”。
俾斯麦了解到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的统一,只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因此,他不经议会同意强行推行军事改革。同时以普选制为诱饵,勾结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领袖拉萨尔,安定了国内政局。最后,在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俾斯麦拉拢克里木战败的俄国,使得英、法、俄不能联合行动,孤立奥地利。经过一番准备,俾斯麦开始实施“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计划。
(四)俾斯麦与德国统一
1.德丹战争
为了实现武力统一,在军事上打败奥地利是俾斯麦的首要目标。在发动对奥战争之前,正值德意志与丹麦之间发生领土纠纷,俾斯麦便决定打败丹麦,然后收拾奥地利。
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位于德丹边界,前一个地区杂居着丹麦人和德意志人,后一地区的居民基本是德意志人。1863年,丹麦颁布新宪法的意图是将两个公国并入丹麦,遂引起两国纠纷。1864年,俾斯麦利用德意志的民族情绪,趁机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2月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开战,丹麦无力抵抗普奥联军,很快就割地求和。10月在维也纳签订了和约,丹麦放弃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前者划归普鲁士管辖,后者划归奥地利管辖。对丹麦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俾斯麦在国内的地位,提高了普鲁士在德意志联邦的地位,还为对奥战争埋下伏笔。
2.普奥战争
对丹战争结束不久,俾斯麦积极准备对奥地利作战。为使欧洲列强保持善意中立,他积极拉拢法国,支持战后法国占有卢森堡,获得了拿破仑三世的中立。俾斯麦还以支持意大利收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获得了意大利的结盟。
一切就绪以后,俾斯麦以奥地利议会单方讨论荷尔斯泰因地位,破坏普奥原有协议为由,于1866年6月出兵占领荷尔斯泰因,挑起了对奥战争。普鲁士派兵进入荷尔斯泰因后,将奥地利在此的势力逐出,并且出兵很快地占领了奥地利的北部和中部,普奥之间爆发了所谓的“七周战争”。
1866年7月14日,普军逼近维也纳,奥军无力作战,遂请法国出面调停。俾斯麦意识到,过分打击奥地利,可能使其成为法国的同盟者,普鲁士的敌人。于是普鲁士和奥地利8月23日在布拉格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根据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宣布解散邦联;承认普鲁士有权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67年,普鲁士控制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威廉一世为联邦主席,俾斯麦任总理。北德意志联邦明显带有统一国家的性质,由此,普鲁士在统一德意志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3.普法战争与德意志统一
普鲁士通过1864年对丹麦和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实现了德国的初步统一。但是法国在南德各邦的影响是普鲁士完成统一大业的障碍。俾斯麦认识到,只有打败法国,才能使南德诸邦加入联邦,进而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
普奥战争前,俾斯麦许诺给法国的“领土报酬”结果没有兑现。对此,法国极为不满。1870年,围绕着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普法发生争执。7月13日,俾斯麦将威廉一世给法国大使的电报加上了侮辱性的言辞,并把它公布,目的在于故意激怒法国,使其首先开战。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9月1日,双方在色当会战,法军大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向普军投降。
战争的胜利摧毁了一切阻止德国统一的力量,充分显示了普鲁士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强大力量。南德意志各邦国纷纷声明加入北德意志联邦。从此,北德意志联邦改号为“德意志帝国”。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中正式宣布德意志帝国建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俾斯麦任帝国宰相。1871年5月4日,帝国宪法颁布。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统一大业的最后完成。德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它在德意志帝国留下了大量封建专制的残余和军国主义因素,这对德国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刘祚昌, 光仁洪, 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67页。
[2]刘祚昌, 光仁洪, 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7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491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