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什么是丞相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0日 阅读:127 评论:0

官名。始置于战国,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丞”与“承”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西汉初期,称为相国,后来改称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汉武帝后,丞相地位虽高,权力却逐渐缩小。西汉末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时实权归于台阁(即尚书省),大司徒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东汉末年,大司徒复称丞相。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北宋,或称丞相,或称司徒,或称大丞相,或称相国,废置不常,多由权臣担任。如诸葛亮就曾任三国蜀汉的丞相。《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丞相何故多心也?”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元代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行中书省也各设置丞相或左右丞相。明代初期,也设置丞相,洪武三十年(1397年)废除,由皇帝亲揽政务。又,太平天国亦设丞相之职,为朝内职官之首,分天官、地官、春官、秋官、夏官、冬官正副丞相各四员,共二十四名,此外又有平胡丞相、恩赏丞相,皆为朝官加衔或一时赏授,无实职。由于太平天国为军政合一的政权,朝中政令皆自东王(杨秀清)出,丞相仅有其名,秉承旨意签署文书而已,惟奉朝命外出作战时方执兵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2842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什么是丞
下一篇:什么是承差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