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摩洛哥的现代化模式——“开明”君主政治主导的混合型渐进发展道路·现代化进程的初始条件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5日 阅读:140 评论:0

摩洛哥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地处非洲西北角,北邻地中海,西濒大西洋,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隔海相望,被阿拉伯人称为“最西边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真正的枢纽之地”。早在史前时代柏柏尔人就居住在这里,从事游牧活动。摩洛哥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群雄逐鹿之地。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到来之前,这里先后经历过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以及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高擎伊斯兰旗帜开始征服北非,642年征服埃及,然后继续向西推进。20年后,阿拉伯人在将领奥克巴率领下再一次征服北非,这次他们一直把军队开到摩洛哥,推进到大西洋沿岸。[1]随着阿拉伯人统治的巩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在北非传播开来。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伊斯兰文化和柏柏尔文化相互融合,摩洛哥的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摩洛哥文化。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随后,又同英国争夺摩洛哥。经过长期较量,1904年英法签订协议,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1912年,法国强迫摩洛哥素丹签订了《非斯条约》,标志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由此开始了摩洛哥长达43年的保护国时期(1912—1955年)。《非斯条约》的签订引起摩洛哥人的极大愤慨,民众不断爆发起义,但都遭到法国人的镇压。1912年11月,法国又与西班牙签订了分割摩洛哥的《马德里条约》。与此同时,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就丹吉尔的地位开始谈判,在英国压力下,丹吉尔被划为特别行政区。这样一来,到1923年,摩洛哥遭到列强瓜分,形成三个区:法属摩洛哥、西属摩洛哥和丹吉尔国际共管区。
面对列强的宰割,摩洛哥人以各种方式进行了顽强的反抗。1921年,西班牙派兵两万进攻里夫山区,里夫各部落在其首领阿卜杜勒·克里姆领导下击溃侵略军,建立里夫共和国,并存在了长达6年的时间。1926年5月,里夫共和国在西班牙和法国联军的进攻下瓦解。里夫共和国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抒写了摩洛哥人民英勇反抗殖民者的光辉篇章。
二次大战后,摩洛哥民族独立运动在穆罕默德五世素丹的领导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过长期抗争,1956年3月,摩洛哥获得完全独立。
1957年8月14日,摩洛哥正式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素丹改称国王。摩洛哥成为独立的君主制国家。1961年2月26日穆罕默德五世逝世,穆莱·哈桑王储即位,称哈桑二世,标志摩洛哥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摩洛哥的主要经济构成是农、牧、渔业和矿业。根据1958—1959年的官方统计,摩洛哥土地总面积42000千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4000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耕地,包括休耕地8000千公顷以上,占国土面积的20%,耕地中可灌溉土地100多千公顷,可灌溉土地占耕地的1.25%,占国土面积的0.23%。牧场和草地7000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森林和灌木林地5500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阿尔法草地的面积2800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7%。[2]
独立之初摩洛哥未利用的、无生产力的土地所占比例较大。但各类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森林的面积分布比较均匀,容易形成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从耕地资源看,摩洛哥的可耕地比例偏小,而可灌溉的土地比例则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摩洛哥的农用耕地在地区分布上也很不平衡,农用耕地主要分布在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摩洛哥域内的西北半壁平原地带,这里集中了摩洛哥耕地总面积的98%。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看,独立初,摩洛哥的农作物以谷类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5以上,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谷类主要品种有大麦、硬粒小麦、软粒小麦以及玉米等。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带,大麦主要分布在里夫地区。豆类的种植面积仅次于谷类,主要集中在非斯和马拉喀什等地。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和气候干旱,粮食作物的单位产量不高。后来,蔬菜、果树的栽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品种有马铃薯、西红柿、柑桔、葡萄、橄榄等。1961年,柑桔的种植面积达55千公顷,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


图11958-1959年摩洛哥农业用地与未利用的、无生产力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百分比示意图(单位:千公顷)



图2 1958-1959年摩洛哥各种农业用地分配表(单位:千公顷)(农业用地总面积:24000,100%)


摩洛哥地质构造的多样化,决定了它的矿产资源和各种动力资源丰富多样,有些矿产储量则相当可观。 摩洛哥的磷酸盐、锰、钴、金属矿的储量在马格里布占主要地位。 这些矿产和其他若干矿产的开采、原始加工和出口,基本上决定了摩洛哥采矿业的特点和任务。独立初,采矿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1/3左右,占摩洛哥出口价值的2/5。[3]


其他矿产资源还有铁、锌、钡、铜等。摩洛哥的能源矿产资源有煤(尤其是无烟煤)、油页岩等,其中油页岩储量1000亿吨,含原油60亿吨[4],但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摩洛哥属于贫油国。
摩洛哥地貌复杂,风光迷人。北邻湛蓝的地中海,西濒清澈的大西洋,东南部是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大、中、小阿特拉斯山脉绵亘数百公里,从国土中部穿过,阻隔了撒哈拉的热风与沙尘,形成了气候、风光、植被、民俗迥异的山区景致。在长达17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洒落着一处处金色的沙滩,令人陶醉,即便是寒冷的冬季,摩洛哥南方依然骄阳似火,让欧洲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地中海的阳光。碧海、蓝天、黄沙交织出一幅多彩美丽的景色,大漠落日与海上明月交相辉映,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此外,摩洛哥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马拉喀什、非斯等城市是北非著名的历史名城,且保存完好。另外,散发着现代气息的商业大都会卡萨布兰卡,古代与现代巧妙结合的首都拉巴特也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摩洛哥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摩洛哥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使它成为以发展农牧业、矿业为主的国家。储量十分丰富的磷酸盐,成为摩洛哥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摩洛哥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比较而言,在北非国家中,摩洛哥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不利条件是雨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旱灾,农业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明显,产量起伏不定,并使其他行业受到连带影响。此外,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使摩洛哥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造成摩洛哥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和落后。
1956年独立以前,摩洛哥的经济按其经营方式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带有自然经济特征的传统经济、西方人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
传统经济包括小农经济、家庭手工业生产以及小型的传统商业,其中小农经济生产的2/3的产品供国内消费。这一经济类型的各个部门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极端落后,就业人口收入极低,几乎无法积累资金,从事这一类经济活动的摩洛哥人的收入,总的来说大约比人均劳动力收入低两倍。[5]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类型包括农业上生产大量农产品的中型和大型农场(2/3为欧洲人所有)、采矿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贸易。虽然只有30%左右的劳动力在这一类型经济部门就业,但其生产能力却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达到全国总产值的70%。[6]
摩洛哥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两个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在语言、风俗习惯上仍有很大差异,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冲突,尤其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柏柏尔人,一直保留着古老的民族风俗。
农牧民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1952年摩洛哥劳动力人口中有67.20%从事农业,包括林业和渔业;12%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包括矿业、动力工业和加工工业;9.4%的劳动力从事运输和邮电业,包括搬运和仓储;4.2%的劳动力从事商业;5.8%的劳动力从事服务及其他行业。1953年各行业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依次是农业33.7%、商业24.8%、工业17.6%(包括加工工业)、服务及其他行业15.2%。[7]可见,农业劳动力比重最大,生产效率低。工业以矿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摩洛哥经济部门的结构[8]


  
附注:B. 包括堆栈业 r. 数字包含在工业中 e. 迪拉姆
独立初期,摩洛哥缺少管理干部,以大小庄园为结构的摩洛哥农业生产效率极低,农民守旧,游牧部落和山区、边缘地区的牧民封闭, 民众生活极端贫困。法国的殖民统治留下一个破败贫穷的摩洛哥。
摩洛哥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伊斯兰教对国家政治和国民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摩洛哥,绝大多数阿拉伯人或柏柏尔人都信奉伊斯兰教[9],伊斯兰教对普通摩洛哥穆斯林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影响颇大。虔信伊斯兰教的大众穆斯林,严格履行着各种宗教仪式,包括每天5次的礼拜仪式、周五的主麻日聚礼仪式以及在开斋节和宰牲节所举行的宴会。[10]就政教关系而言,摩洛哥属不完全的政教合一国家。虽然伊斯兰教为摩洛哥的国教,国王身兼国家元首和穆斯林首领两个职位,但国家颁布了宪法,并不单纯以伊斯兰法治国。
独立初期,摩洛哥人口增长较快,1954年,摩洛哥总人口1000多万,是马格里布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粮食歉收,农村生活困苦,大批农民向城市移居,造成城市贫民人数骤然增多,由此引发种种城市病。独立前后,摩洛哥的教育十分落后,文盲率极高。全国只有4所中学,没有大学,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总共16.5万人。教育内容宗教色彩浓厚,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不足,科技人才匮乏,且教育的性别歧视严重,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基本被忽略。

[1] “History of Morocco”, www.magicmorocco.com/history of morocco.html.
[2] [苏]农高·乌托金:《摩洛哥: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要》,西北大学地理翻译组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63页。
[3] [苏]农高·乌托金:《摩洛哥: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要》,西北大学地理翻译组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8页。
[4]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www.fmprc.gov.cn/chn/gxh/typ。
[5] 张同铸主编:《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页。
[6] [苏]农高·乌托金:《摩洛哥: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要》,西北大学地理翻译组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7页。
[7] 数据来源:“Recensement General de la Population en 1951—1952”. Maroc.Vol.Ⅱ,Ⅲ,Ⅵ; Demographic Yearbook,1964.United Nations,New York,1965.
[8] 编纂依据:“Recensement General de la Population en 1951—1952”. Maroc.Vol.Ⅱ,Ⅲ,Ⅵ; Demographic Yearbook,1964,United Nations,New York,1965; Le Maroc, Monographic Economique, Bruxelles,1965,p.47; Statistical Bulletin for Africa,1965,No1. 
[9]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征服摩洛哥土著柏柏尔人的过程中,对皈依伊斯兰教的当地居民减免税收,柏柏尔人因此很快融入伊斯兰阿拉伯文化。
[10] Ingrid Mattson,“Holy Days: The Fast of the Month of Ramadan and the Two Eids”,http://macdonald.hartsem.edu/answers_ramadan.htm.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897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