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印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29 评论:0

(一)巴布尔建立莫卧儿帝国

16世纪初,印度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当时的统治者为劳迪王朝。1517年,劳迪王朝内乱,占领阿富汗的帖木儿帝国统治者的后裔巴布尔乘机入侵。巴布尔是蒙古人,母系出自成吉思汗,他善于攻战,于1526年占领德里,建立政权,开始了莫卧儿王朝(1526—1857年)的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印度持续了300年之久的统治,是印度历史上版图最广大的一个帝国。

(二)阿克巴和他的改革

1556年,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继位(1556—1605年)。阿克巴继位时,莫卧儿帝国尚无完整的政治经济体制,分裂割据倾向严重。为建立庞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阿克巴在统一战争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巩固帝国统治。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他在中央设立宰相和主管财政、军事、宗教和各种要务的大臣;把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即省,是帝国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每个苏巴有一个苏巴达尔(省督),作为其行政领导。全国的官僚机构均按军事方式编排,官员一律称曼沙达尔。每个曼沙达尔都从国家支取相当金额的薪俸,并向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所有曼沙达尔的选募、晋升、停职和罢免事宜,均由皇帝亲自过问,其职位不得世袭[1]

为确保国家税收,增强国家经济实力,阿克巴下令清丈土地,按土地的质量重新估税,税额一般为全部收入的1/3[2]。缴纳实物和现金均可。包税制取消了,改由国家雇用官员收缴捐税,以杜绝中间盘剥。

为缓和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阿克巴采取了怀柔政策。为了有助于扩张领土,巩固统治,争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非伊斯兰教徒,阿克巴实行了相当彻底的宗教宽容政策。他不仅废除了非穆斯林的香客税和人头税,还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如允许各派教徒建立寺院,自由传教,举行各种宗教庆典;允许被迫改信伊斯兰教的人恢复原来的信仰;政府的职位不问信仰,向一切人开放;建立平等的税收制度,不因宗教不同而有所歧视;在重要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节日,宫廷举行同样隆重的庆祝活动等[3]

针对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他采取了调解政策。同时,他对一些陋习也进行了改革:禁止杀婴、童婚和寡妇殉夫,允许寡妇再嫁,并规定了男子16岁、女子14岁的最低法定结婚年龄[4]。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莫卧儿帝国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军事采邑制。皇帝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以军事服役为条件,把除皇帝领地以外的土地以军事采邑(又称“扎吉尔”)的形式分封给封建贵族,但不得世袭。拥有这种军事采邑的封建主被称为“扎吉达尔”,他们在有军事征战时,根据受封土地的大小向皇帝提供数量不等的骑兵。为防止扎吉达尔把采邑变成世袭领地,成为同中央对抗的分离势力,阿克巴授权主管军务的大臣主管军事采邑。

阿克巴改革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统一和发展的需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莫卧儿帝国的典章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奥朗则布的统治与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1605年,阿克巴去世后,印度又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混乱之中。1658年,奥朗则布在伊斯兰教封建主的支持下,以武力夺取了帝位(1658—1707年)。他本人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对阿克巴以来实行的宗教宽容政策极端不满,开始推行极端的宗教政策,力图把莫卧儿帝国变成纯伊斯兰教国家。他恢复了印度教徒的朝圣捐和人头税(1679年),在免除穆斯林的商业税的同时,向非穆斯林征收5%的商业税[5]。他把印度教徒从高级职位和税收部门赶出去,限制或取消他们的宗教节日,封闭他们的学校,拆毁他们的寺院。与此同时,他又用金钱、土地和官位引诱他们改信伊斯兰教。奥朗则布推行的强硬宗教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印度教和其他教派的宗教感情,严重削弱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不断激起宗教纠纷与冲突。

阿克巴逝世后,封建军事采邑制不断受到破坏。部分封建军事领主扎吉达尔逐渐把军事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割据一方,不听皇帝调遣。多数扎吉达尔则因担心死后领地被没收而享乐挥霍,负债累累,再也无力承担封建义务。奥朗则布为改变这种状况,加重了对扎吉达尔的征税,扎吉达尔则把负担转嫁给农民。奥朗则布时期,农民的负担从阿克巴时期约占收入的1/3,增加到约1/2。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封建赋税均有较大增长,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和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但是,在遵循阿克巴以来的帝国主义政策、继续进行领土扩张方面,奥朗则布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661—1663年,莫卧儿人征服了阿萨姆和阿拉干地区。1682年,奥朗则布深入南印,再也没有回到北方。1686年和1687年,比贾普尔和高康达先后战败,并入莫卧儿帝国。1689年,奥朗则布完成了他对南印的征服。莫卧儿帝国在奥朗则布晚年扩张到了最大限度。它的版图西起伽色尼,东至吉大港,北起克什米尔,南至加尔那迪地区,其版图之广阔为印度有史以来所罕见[6]

然而,这广大的帝国危机四伏。奥朗则布对南印的占领从来就是不巩固的,马拉塔和南印其他小国并未停止斗争。无休止的征战耗尽了莫卧儿的国库,国家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最得力的政府官员和军事领袖长期滞留南方,北印的行政工作变得松弛而腐败,骚乱也时有发生[7]。奥朗则布统治的后半期,军队沉湎于奢侈享乐,因此丧失了战斗力。大莫卧儿帝国的贵族仅及自身,他们死后财产理应归还给皇帝,而在无视公益的气氛下,某些贵族就设法隐匿部分财产,有的甚至成功地把自己的终身财产变成世袭产业[8]。此外,奥朗则布的专制统治和强硬的宗教政策,激化了民族、宗教、阶级和其他种种矛盾。奥朗则布的儿子们在他垂老之年,已经在酝酿一场你死我活的夺权大战。他一去世,许多地方宣布独立,儿孙们为争夺王位,内战不止。莫卧儿帝国在越过它扩张的顶点以后,又迅速滑入分崩离析的深渊。此时,欧洲殖民者特别是英国,通过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不断扩大在印度的据点。奥朗则布留下的四分五裂的大帝国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最终使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76页。
[2] 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76页。
[3]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75页。
[4]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76页。
[5]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80页。
[6]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82页。
[7]汝信总主编,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印度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83页。
[8][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施康强、顾良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世界的时间》,三联书店,1993年,第59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71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