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丹麦的经济现代化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48 评论:0

19世纪中期,丹麦的经济从丹英战争后的衰败中恢复过来。“在外部损失内部补偿”的口号下,丹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丹麦经济的恢复是农业的振兴。丹麦的农业历史悠久。1788年以前,大部分土地为贵族、王室和教会所占有,农民只占有10%的土地[1]。在北欧诸国中,丹麦的资产阶级土地革命完成得最早。18世纪中期后,在国王的支持下丹麦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到18世纪末叶,改革废除了丹麦农村中千百年来存在的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各地的富裕农民纷纷建立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新式农场。

新式农场的建立也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条件。耕作方法不断有所改进,化肥开始在农业中使用,农作物的产量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从1830年至1880年这半个世纪,是丹麦有史以来生产和出口粮食最多的年代[2]。农民把粮食换成了钱,纷纷购置土地,结果使土地所有者的数量也有所增长。这时丹麦的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主和富农的大农场所经营的资本主义农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另一种是小农们所从事的小商品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依靠精耕细作。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多受地主和富农的雇佣,成为农业工人。此外丹麦还大力开垦和改良土地。几十年间,日德兰半岛上广阔的泥炭沼泽和大片沙质荒原被垦殖出来。随着全国耕地面积的扩大,新式农场也有了更大的发展。

农业的迅猛发展以平民中等学校为后盾。这种教育运动在丹麦发展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组织。乡村地区的所有青年人当时都在平民中等学校注册,学习应用农业,还学习历史和文学。

19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主要出口牛和谷物,但是此后来自美俄大量廉价谷物涌入欧洲市场,使丹麦的粮食出口受到了排挤。针对这种情况,丹麦选择了减少谷物等农作物的种植而发展畜牧业,积极提高畜牧产品的比例,发展“优质农产品”,即牛奶、鸡蛋和腌肉的专门化生产。这项生产组织得非常成功。1861—1903年间,丹麦全国生猪的数量增长了四倍,牛奶产量增加了一倍半,丹麦成为欧洲市场上黄油、猪油、猪肉、禽蛋的重要供应国[3]

丹麦这种立国策略的改变,不仅有平民中等学校做后盾,而且有“合作社运动”做后盾。丹麦的“村社”制度在18世纪末就已经废除,但这种村舍协力的传统在人民的心目中还是根深蒂固的。19世纪后期合作社这一组织从西欧传入丹麦后,合作社组织就迅速地传开,“合作奶品场”、“合作腌肉工厂”、“合作商店”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合作社的基本成员是小农。小农由于经济力量弱小,经不起竞争,所以很愿意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活动,所得利润按股份分配。合作社还使得小农们有机会分享机械化等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依靠国家、学校和合作制度,丹麦确定了农业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大约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业国之一。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不仅是丹麦农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家工业化的时代。在丹麦的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是食品加工业。60年代以后,啤酒厂、制糖厂、奶制品厂、肉类加工厂纷纷在各地建立起来。由于国内有充足的原料,国外又有广阔的市场,所以这些工业部门发展很快。到了70年代,丹麦又兴起了机器制造业,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内的食品加工厂、农牧业提供蒸汽机、运输机械、农用机械、挤奶设备等等[4]。因为丹麦境内有适合水泥工业的原料,因此也建立了一些水泥工厂。

此外,丹麦还有发达的造船工业。19世纪末,在造船业和机械制造业部门已出现了带有垄断性质的组织。与此同时,捕鱼业也实现了现代化。摩托化的鱼艇代替了旧式的无甲板的渔船,捕鱼业大大地提高。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航运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财力强大的大航运公司已开始取得控制权。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850年的20%上升到1900年的39%[5]。到了20世纪初,丹麦的资本积累达到了新的水平,出现了丹麦农业银行和哥本哈根私立银行这两大金融垄断组织。这两家大的银行除向国内许多工业企业提供资金外,还向俄国等地进行资本输出。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丹麦在19世纪末成为以农牧业立国的农业—工业化国家,一个北欧古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1]王鹤编著:《丹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22页。
[2]敬东编:《北欧五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50页。
[3]敬东编:《北欧五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51页。
[4]敬东编:《北欧五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51~52页。
[5]敬东编:《北欧五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5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704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