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针对少数民族自恃险远,骁勇强悍,以及兴师入境,征而复叛的情况,采纳参军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集·南征教》),永除后患的建议,确定了攻心平南中的进军方略。
公元223年,益州郡(今云南东部)豪强雍闿乘蜀汉兵败彝陵,刘备病亡,叛蜀降吴;牂牁(今贵州黄平西北)太守朱褒也拥郡反蜀之机,为了扩大反叛势力,雍闿采取散布谣言,挑拨煽动等手段,唆使益州郡孟获、越巂郡(今四川西昌东南)高定等起兵叛乱。经过几年的挑动,叛乱遍及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成为蜀汉的后方大患。
为了达到和抚诸少数民族,稳定后方的目的,诸葛亮按照攻心平南中的进军方略,首先与东吴重修旧好,奖励垦殖,闭关息民,待民安食足,国力恢复后再相机而动。其次,对诸叛军好言宣抚,晓以大义,采取抚而不讨的方针。第三,打抚结合,以打促和。在和平解决的企图暂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于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大军抵南中,对叛军首恶实施军事打击。由于诸葛亮用兵有方,指挥得当,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很快平定了主要叛乱,斩杀了雍闿、朱褒、高定等叛军首领。第四、对于叛军余众,七擒七纵,心服为上。叛军首领雍闿被斩杀后,孟获纠合余众,企图继续顽抗。诸葛亮根据孟获有勇无谋的特点,第一次交战就诱敌设伏,生擒孟获,然后让其观看蜀军阵势。孟获不服,于是释放了他,令其准备再战。直至七擒七纵,诸葛亮仍要放回孟获再战。但是,此时已智穷力竭的孟获,深感蜀军并非与南中人为敌,表示心悦诚服,永不反叛。第五、以蛮治蛮,夷汉初安。诸葛亮进军南中后,起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统治,取得了“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初定,夷汉初安”(《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的效果。为了巩固民族团结,诸葛亮又推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去蜀汉中央政权里充任官职;并以汉族先进的技术促进南中地区的发展。从此,南中大定,长期相安无事。
诸葛亮攻心平南中方略的成功,一方面使蜀国解除了北上攻魏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扩大了蜀汉租调和兵力的来源,增强了国力。诸葛亮攻心以消“反侧”谋略的运用,为后世治军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32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