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郑镜鸿以柔克刚战东瀛》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71 评论:0

新加坡皮革大王郑镜鸿祖籍中国广东潮安县。13岁时下南洋谋生,曾在新加坡的一家荷兰人开的皮革公司打工。工作之余,他留心掌握了皮革生产、加工、制造的全套技术,终于开了自己的再升裤带庄,开始了他的皮革经营事业。

1953年,郑镜鸿为了扩大业务,决心将产品打向整个东南亚乃至日本。经过市场调查,他了解到日本人很喜欢爬行动物的皮革,于是断然前往日本接洽生意,并制造了很多鳄鱼皮、蛇皮等皮革制品销往日本。但不久,日本皮革商不讲信用,动不动就毁约拒货。经验和现实迫使郑镜鸿不得已于1958年决定带着资本、技术、资源到日本建厂,就地经营,这样人、货、生产都在日本,便于以销定产,日本的一些无赖商人也就无计可施了。但是在皮革制造业相当先进的日本,郑镜鸿受到了强烈的排挤和竞争。一个曾受过他帮助的日本同行竟反目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来日本设厂?我要去新加坡跟你竞争。”郑镜鸿委婉地向他解释,他还是气势汹汹地说:“我们联合起来,六个月就打垮你,一定要你回新加坡去。”不久,日本同行的刁难、排挤就毫不留情地展开了。他们取了货又退回来,利用合同的不完善之处,小题大作,在材料、制造、质量、设备等所有环节找麻烦,妄图将郑镜鸿挤垮逼走。郑镜鸿思路敏锐,头脑冷静,沉着应对。他根据日本民间的一句成语“雪能折柳”的哲理,采取韧的战术,决定以守为攻,以柔克刚,你挤你的,我经营我的。他一面强化自己工厂的经营管理,一面注意寻觅对手的薄弱环节。他首先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管理,调整并增加了皮革制品的品种和规格,同时设法降低产品成本,争取主顾,稳扎稳打,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年,日本国内市面皮革非常短缺,一时间日本同行找不到货源,产量大减,皮革市价暴涨。因为郑镜鸿的皮革在东南亚、新加坡已颇有基础,他对东南亚及大洋洲、太平洋岛屿的各类皮革及来源了如指掌。他悄悄跑到所罗门群岛去,那里的皮革质量好,价格低,他又与当地土著人早有往来,于是大量收购皮革,然后运回日本加工,推向市场。这样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赚了大钱。而此间日本同行们都措手不及,招架不住,只好低声下气地向他求购皮革。郑镜鸿小施“报复”,推说货源来自印度。于是,日本同行纷纷飞到印度去找货,结果空手而归。郑镜鸿的“星东商会株式会社”由此一跃而成为日本皮革产量最多的厂家。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待时机,发展自己,是郑镜鸿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2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