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张之洞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29 评论:0

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下,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而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策略方针。所谓“中学为体”,就是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为根本;所谓“西学为用”,就是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和文化教育等。较早地提出这一主张的是冯桂芬,1861年他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后,谈西学者大都有类似说法。洋务派把它付诸实践,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维新派则认为中国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采用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改变封建主义的“体”。但在一个时期内,洋务派居于优势。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学活身心,西学应世事”,对这一主张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中学就是孔学,孔学的核心是忠孝,以忠孝为治国之本,这一观念是伦理道德的规范,又是政治的最高准则。在遵守这一最高准则的前提下,可以吸取西学。所谓西学,他认为有西艺和西政两部分。西艺包括算术、绘图、矿冶、医学、物理、化学等。西政包括学校、地理、财政、武备、律例、通商、工业等。虽然,他理解的西学比地主阶级改革派所指的船坚炮利的内容有所扩展,但是,比起资产阶级改良派所理解的西学要狭窄得多。他竭力反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倡的民权观、君主立宪制,认为在中国不能讲,也不能实行。他也反对学西方哲学,认为学习它就会流于空谈,或引起祸患。由此看来,他的西学就是办洋务。至于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他认为中学是本,是主,西学是网,是次,只是起着补阙的作用。这就说明洋务派的这一策略方针是企图利用西学来救急和治标,目的还是要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策略方针的提出在不同时期起了不同的作用。60年代,冯桂芬提出时,风气未开,他鼓吹西学,其社会影响启发了人们去改革、维新,因而其作用是进步的。90年代,新学大兴,张之洞虽也讲西学、变法,但着重点却在卫道、守旧上,因此其作用则是反动的。不过,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促进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是中西文化冲突交融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2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