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张学良、杨虎城对时局的通电》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18 评论:0

1936年12月13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发动西安事变后的第二天,向全国发出通电,说明发动“兵谏”的原因,并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八项主张,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推动时局朝着国共合作抗日的方向发展。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领陈诚等国民党高级军政大员抵达西安,逼令张学良统帅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统帅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去陕北“剿共”;如果张、杨不服从命令,就把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调离陕甘,由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接防,“进剿”陕北红军。张、杨连续几天反复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蒋介石的严词拒绝。12月7日下午,张学良又到临潼华清池蒋介石的住处,声泪俱下地再次向蒋进谏,两人争论了二、三个小时,最后,蒋介石勃然大怒,把桌子一拍,厉声说:“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当晚,张学良回到西安,见到杨虎城,告诉他“苦谏”失败,二人无奈,遂商定举行“兵谏”。他俩拟定了计划:由东北军负责到临潼华清池活捉蒋介石;十七路军负责拘禁西安城内的蒋系军政大员,解除西安城内蒋系部队的武装,扣留西郊机场的几十架轰炸机,监视北门火车站蒋系过往的部队。12月12日凌晨,按照张、杨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逮捕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同时行动,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陈诚等国民党军政大员。次日,张学良、杨虎城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说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电报说:蒋介石对日妥协,对内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只得举行兵谏,“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通电对解决时局问题,提出了八项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7)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通电表示,“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学良并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于17日到西安,充分肯定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用意和主张,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创造条件。12月22日,南京方面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和张、杨一起参加谈判。经过两天商谈,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联红抗日。”25日,张学良没有通知周恩来,就亲自陪蒋介石乘飞机离西安回南京,蒋扣押了张学良。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2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