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派遣留学生出洋到西方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学习,是洋务派兴办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策略。
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中一些思想开明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船坚炮利”是列强敲开中国封建统治大门的重要因素。林则徐等人率先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后,清政府的统治受到了直接威胁,培养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各种人才,以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也就成了当时十分迫切的要求。直接派人到西方学习,是缩短学习过程,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东西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洋务派提出了派遣留学生(当时称为“游学生”)的方案。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洋务派首领曾国藩、李鸿章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有关各国“优待”中国留学生的条款,联名呈上了《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提出选送留学生赴美国及西方各国学习,为中国自强培养人才的要求。
从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元年(1876年),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主持下,由容闳率领的第一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留学生,共一百二十名,分四期先后赴美留学。这批十五岁左右的学生先在国内接受了一年培训,然后赴美留学。主要学习内容是: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光绪年间(1875—1908年),还先后派出了赴法国、英国、日本、德国、俄国等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留学生。这些留学人员中,有官派的,也有自费的;有学生,也有各级官吏;有中央派出的,也有各省选送的。为了约束和鼓励留学人员,洋务派还制定了一些办法、章程,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不好或有其它不良表现的人员,予以惩处。
洋务派有计划,培养目标明确地派出大批留学人员,是中国教育史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创。它不仅为当时中国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培养了以著名工程师詹天佑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早期科技人才,而且客观上对后来的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同样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同样需要大批各方面的高级人才。这些人除了在国内各高等院校积极培养外,选派留学生到各先进国家进行深造,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为了保证这些留学生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除了进行思想教育之外,专门为他们制定有法律保障的各项鼓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1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