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荀况的礼法结合之谋》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96 评论:0

荀况,字卿,赵国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先后到过齐、秦、楚、赵等国,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荀况生活在历史大变动的时代。周天子和一大批西周以来的旧贵族已没落,一批新兴的地主阶级不但位列诸侯,甚至僭而称王,客观上需要一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治国谋略。当时,影响较大的是儒家推崇的“人治”(礼治、德治),后来又有法家提出的“法治”。从总体来看,无论是“人治”,还是“法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荀况提出了礼法结合的治国谋略。

荀况说:“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荀子·王制》)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处理政事的关键在于:对行为善的人可用礼乐来对待,对行为不善的人则要用刑法来制服。在荀况看来,礼重在教化,法重在赏罚,有礼不可无法。如果有礼无法,或者执法不严,赏不当功,罚不当罪,就会造成混乱。但他也不同意只讲法治,不讲礼治、德治。在楚国时,荀况和他的学生李斯有过一段对话。李斯说:秦国兵强海内,威行诸侯,并不是靠仁义得来的,不过是“以便从事”而已。荀况回答说:你所说的“便”,是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只有行仁义,才是从长远利益出发。荀况认为,秦国四世强盛,但仍存在严重缺陷:“无儒”,即不懂儒家礼治、德治的重要意义。秦国不要只凭武力争城夺地,要有道德信义。后来秦国统一了天下,但却未能巩固统治,很快就灭亡了。当时身居秦相的李斯,如能遵从他的老师的意见,不完全依靠暴力,也采用德治,统一不久的秦王朝,可能不至于很快灭亡。

荀况礼、法结合的政治谋略,兼采儒法两家政治理论之长,纠正儒法两家之短,是总结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它在当时的政治思想谋略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巩固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荀况的这一谋略思想表明地主阶级对国家政权管理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早期谋略思想发展的总趋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13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