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席勒的论证》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25 评论:0

席勒(1759—1805年)的《美育书简》写于公元1793年,时值法国大革命爆发4年之后。因此,这本书的思想表述与法国革命相关紧密。该书反映了他对法国革命的复杂感情和对德国现状的厌恶。他开始对法国革命持欢迎态度,但当看到雅客宾党的暴力专政后,便表现了失望。他对法国革命这种争取自由的手段极为不满,但面对德国这种死气沉沉的现状又极为厌恶,如何才能达到人的解放的目的、实现自由的境界,席勒在他的著作中论证了一种不通过暴力专政而达到自由的途径。阐述了他的谋略。

席勒首先指出了社会的异化现象,人的完整的本质、自由在这种现实处境中是无法实现的。如何解放异化这个病根,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治疗人性分裂、获得自由的手段。

席勒认为:人有两种自然冲动,即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人一面欲使理性形式获得感性内容,使人成为物质性存在,这即感性冲动,另一面,人也欲求感性内容获得理性形式,使各种现象有法则可循,这即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是互相对立的,但席勒并没有正确指出这种对立的原因在于实践的发展。

如何能协调两者间的对立,使它们能够统一呢?席勒指出唯有这三种冲动能协调两者,这就是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既没有感性的强制,也没有理性的强制。游戏冲动的对象,是一种活的形象,一言以蔽之,即最广义的美。从而游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只有审美的心境才产生自由。

那么审美何以产生自由呢?

因为审美是超功利的,超感性的,摆脱了现实需求的束缚,是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

当席勒找到这种途径之后,他便从各种社会实践中,开除了生产、阶级斗争等具体实践形式,而只保留艺术实践,认为这是拯救人心的唯一手段。这种见解无疑带有过多的理想色彩。尽管如此,席勒的思想却在启蒙运动和后世的浪漫运动间架起了桥梁,他开启了德国思想界一个重要派别:浪漫主义哲学。

《美育书简》写出之后,席勒又写了《论崇高》,以此来纠正《美育书简》中的观点。席勒已觉察到审美作为到达自由境界的手段并不可靠,哪怕是可靠,也是短暂的,而且不是人人具有如此天赋的。所以,他在人性中又寻找到一种冲动,即意志冲动。他认为意志是一种纯粹理性,完全超越了感性世界,并且具有冲破一切的力量,从而它是人类到达自由的途径。无疑他这一思想更富于革命性,而且席勒本人的行为也更与之相合。席勒一生中都是以向自由的敌人投矛的斗士形象出现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0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