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魏征论“安不忘危”》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17 评论:0

魏征(580—643年)唐魏州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以敢于直谏而著称。在贞观时期,他以国事为重,尽心尽职,曾上疏谏太宗共二百多条,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治国谋略。如提醒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载舟复舟”、“君为之首,臣作股肱”等。其中重要的谋略之一,就是要君主“安不忘危”。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随着功业的兴隆,思想行为表现出志满意盈,远不象贞观初年那样励精图治,那样克己爱民了。魏征看到唐太宗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时,就及时上了一道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痛切陈词,要唐太宗安不忘危,提高警惕。他在上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即告诫人君一切都要从长远打算,要固本浚源,否则就等于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以欲流长”。他指出“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居安忘危,或身处大治之时就不去想可能会出现大乱,这都是亡国之君的经验教训。他举秦、隋速亡的事例来提醒贞观时期的君臣,要“安不忘危”。

魏征在上疏中要唐太宗经常以“十思”自检,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愚;见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贞观政要·十思》)魏征是从国家的长远利益着眼,所以一再告诫人君要“安不忘危”,否则就会在突发事件面前措手无策。唐太宗对魏征的这一治国的谋略思想十分赞赏,在实际处理政务时,一直重视运用这一谋略。因此,唐代贞观时期制定的各项政策都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从不敢掉以轻心。“安不忘危”作为一种治国谋略,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可防止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被古往今来的谋略家、政治家所重视,在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安不忘危”更具有战略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05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