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王濬火断拦江锁,筏破江中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41 评论:0

这是西晋名将王濬在灭吴战争中,扫清敌障时所采取的谋略。

公元263年,灭蜀后的晋国,占据了长江上游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其实力大为加强。后经稳定内部,发展经济,训练水军,使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对吴的明显优势,出现了“吴之将亡,贤愚所知”(《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注引《襄阳记》)的形势。于是,晋武帝开始大举伐吴,统一天下。公元272年夏天,晋武帝下诏益州刺史王濬大造战船,治水军七年,作灭吴准备。东吴建平(今四川巫山北)太守吾彦获悉晋准备大举攻吴的情报上,立即上书吴主,建议增加建平的守兵以阻塞晋兵顺流而下的要道。但昏庸的孙皓未采纳吾彦的建议,吾彦无奈便自己督造铁锁在江中各要害处横断江路,同时又做铁锥,每根长丈余,暗藏在江中,企图以此来刺破敌船。

公元279年12月,王濬率巴东监军唐彬等七万人,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今湖北秭归)附近。翌年二月初一,击破丹阳城(今湖北秭归东)的吴军,活捉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对于吴军设置的这些障碍,濬早有准备,于是他从容地采取了“火断拦江锁,筏破江中锥”的谋略。

按照既定谋略,王濬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是:首先制造大筏数十个,“方百余步”,筏上绑缚草人,身披盔甲,手持兵杖;并选派水性较好,机敏过人的士兵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刺木筏;筏借水流,拔锥而去。其次,制造了一些大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置于船前,遇到铁锁,便点燃火炬。油助火力,火借风势,不一会儿,敌人的横江锁便被烧融。

濬运用上述谋略,很快克服了江中障碍,于是,战舰所过,势无所阻,一路克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破荆门(今湖北宜都西北)、夷道(今湖北宜都),袭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火烧巴山,击杀吴水军都督陆景。是年三月,王濬率兵八万,方舟百里,直趋建业(今江苏南京),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举国投降。

濬巧用谋略,克服江中坚障,使晋军得以顺流而下,这是灭吴战役取胜的关键。此役的胜利,结束了东汉后期以来三国分裂的局面,使中国重新走上了统一发展的道路。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0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