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王安石“法先王”之谋》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25 评论:0

“法先王”是王安石为了使变法得以进行而采取的谋略。王安石(1021—108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进士出身,多年担任地方官,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和宋朝政的弊端。在担任鄞县县令期间,曾借官谷于民,出息还官府,采用这个办法来减轻农民受高利贷剥削之苦。嘉祐三年(1058年),入朝任度支判官,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陈述当朝弊政和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上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主张。王安石清醒地认识到,宋朝廷因“享国日久,内外无惠”,所以朝廷上下因循苟且的积习日深,要想对其积弊进行变革,是会遇到重重阻力的。为了保证他的政治变革的主张能够较顺利地施行,他采用“法先王”之谋略,公开打出变革是“法先王”,以此减少变法的阻力。在万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所以才搞得朝政失去了法度。他借用孟子说的话:“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意即有仁爱之心的统治者,不能施于百姓恩泽,原因就是由于不效法先王之道来治理国家所造成的。他打出孟子“法先王”的理论,来为自己的变革主张作依据,指出当朝的失策,根源也就在于此。

王安石“法先王”之谋,只是一个旗号,一种手段,并不是真的要复古。所以他对仁宗说:“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这就是说,时势已变却还想死守先王之政,这只要不是太愚笨的人,都知道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办呢?既要改革弊端,又要减少阻力,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他对“法先王”的本意和盘托出了。他说:“臣以谓今之失,愚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王安石的“法先王”不是照抄照搬几千年前先王治国的条条,而是要效法先王治国的精神实质,根据时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治国方法。所以他在上书中又说:“当法其意而己。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己合乎先王之政矣。”意即效法先王治国之原则,那我们今天所要进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会引起全国的舆论哗然,因为我们的改革,本来就是符合先王治国之道的。

熙宁三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均税等新法,以图富国强兵。在“法先王”旗号下,新法推行了十六年,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新法推行步履艰难。他们打出维护“祖宗之法”的招牌来攻击王安石改革不是“法先王”而是“三不畏”,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各种压力下,宋神宗罢免了王安石的相职,变法也就流于形式了。王安石变法,以“法先王”之意为旗帜来减少阻力的谋略,被后代改革家所采用,都有明显效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02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