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乾隆之际,社会相对稳定,这给文化思想界的复古、明道说,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应运而生,倡程、朱之道学,主唐宋八家之文体,形成一次古文运动。因为他们都是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始于方苞,正如姚鼐所云:“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方苞的古文主张为:其一,他认为,作古文的目的在于“能约六经之旨以成文”(《答申谦居书》)。所谓“约六经之旨”,也就是说写文章要重视礼义,要继承孔、孟、程、朱的道统;其二,道统与文统相结合。他认为道以文见,文欲载道、明道,就须依古文的法则作文。所谓法则,也即是文统。他说:“六经、《语》《孟》,其根源也。得其支流而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古文约选序例》)这里的“义法”,他解释道:“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写文章要重视方法。他所强调的内容是有关圣道论常的内容,也即他说的“非阐道翼教、有关人论风化不苟作。”而他所重视的作文之法,也无非是选语用词而已。刘大櫆的古文见解与方苞微有不同之处,方苞重“义法”,而刘则只强调“法”。他说:“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论文偶证》)他所推重的“法”,即他说的“神气音节。”(《论文偶记》)。至姚鼐,又有所变化,他强调文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但其明经载道的主旨与方苞、刘大櫆无异,所不同的是:他在论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有新见地。他说:“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古文辞类纂》)这里的神、理、气、味、是指文章的内容,这是文之精;格、律、声、色属于文章的形式,这是文之粗。他认为学古人时,开始是掌握形式,之后是重视精神,最后达到“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的境界。这较之方苞空谈义理,较之刘大櫆专谈音节、字句的法则,有了提高。此外,在文章的风格上,他还提出了阴阳刚柔说。他把文章分为阳刚阴柔两大范畴,在阳刚阴柔的不同结合下,又可以产生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这种理论是有特色的。
到了姚鼐,桐城派才形成了一次有力的文学运动。从整体而论,桐城派的古文主张,与李贽、袁宏道诸人倡导的反孔、孟之道、反传统古文束缚的进步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这表现了封建文人为封建政治与封建道德服务的立场。因此桐城派的主张乃是使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谋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0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