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田家炳避夷趋险独占人造革》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32 评论:0

田家炳,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18岁时下南洋谋生。经过20多年的辗转努力,他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成功地创办了两家塑胶厂。正当经营兴旺之时,田家炳于1958年突然关闭了这两家工厂,来到了人地两生的香港填海办厂。人们对他的这一举动大为不解,以为他疯了。

其实,田家炳有他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印尼的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的印尼经济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全部控制在华侨或华裔手中,但政权却被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尼土著人所掌握。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掌权者对华人的经济成就和发展从羡慕到妒忌,又从妒忌到反感,进而对华人采取歧视和压制的政策,并以“违反外汇管理条例”、“偷税漏税”等借口没收华人的财产。同时,土著民族也偏激地用暴力手段迫害华侨,抢劫和打砸华侨的商店、工厂、农庄和银行。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田家炳毅然决定放弃在印尼的经营,去香港另辟天地。

50年代的香港工业还仅仅处于萌芽时期,当时在香港办实业、办工厂会被人们视为不智之举。然而田家炳却跑来香港办人工造革工业,这也是田家炳审时度势、高人一筹的举动。他虽然看到在香港办厂有不利的一面,但他更敏锐地看到战胜困难、变不利为有利的可能性。他想,自己原来是干这一行的,从生不如从熟。至于销路不大,那是因为当时人造革加工工业不发达。在印尼的经验告诉他,没有木薯厂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有人种木薯。当木薯厂一开办,人们就自然种起木薯来了。这说明,只要自己把人造革厂办起来,生产出产品,能为本港的厂商解决采购人造革主料的困难,同时再协助他们打开海外市场,加工业就会发展起来,皮革的销路也就不成问题了。正是基于这样精辟独到的见解,田家炳才不顾亲朋好友的异议,信心十足地向香港实业进军了。他购买海滩,填海造地,建造工厂,仅用两三年时间就使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的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田家炳果断放弃在印尼苦心经营近20年并且正在蓬勃发展的企业,毅然到香港举办充满风险的皮革制造业,这不仅体现了他超人的勇气和信心,更体现了他独具慧眼、审时度势的卓越才能。田家炳经过这一次避夷趋险的事业转折,使他的工厂成为香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人造革生产厂,由于在香港生产的人造革成本低于日本、台湾等外地同类产品的成本,因而他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业务很快蓬勃发展起来,占领了香港市场,取得了奇迹般的辉煌成就。假如田家炳仍在印尼发展事业,恐怕不久就会在印尼全国性的反华排华浪潮中遭受挫折。看似趋险避夷,实则趋夷避险,这就是田家炳的高明之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300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