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汤显祖对格律说的突破》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07 评论:0

戏剧到了晚明开始衰颓。一方面是剧坛骈丽雕琢的风气日盛,另方面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格律说对戏剧的严重束缚,使剧作家不再重视戏剧作品的整体生命和思想意义,而一味只在协律、合调、字雕句琢上用苦功,致使戏剧日趋没落,戏剧作家几乎都变成了曲匠。

反对这种戏剧格律说最强烈的是晚明的戏剧大家汤显祖。他用其实践对格律说进行了冲击。其主要表现在他创作的《牡丹亭》上。《牡》剧是一部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作品。作者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反对封建道德的自由婚姻,歌颂爱情力量和追求个性解放。这无疑要倾注作者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血液。在这种创作势态下,作者为情所迫,对格律派定下的束缚思想的一些清规戒律,不能不有所突破。再说,《牡》剧汤氏原为宜黄腔而写,并没给昆腔演唱之意,而吕玉绳诸人为了迎合昆腔,对剧本任意改动,这自然为汤氏所不能容。他说:“不佞《牡丹亭记》大受吕玉绳改窜,云便吴歌。不佞哑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答凌初成》)又说:“弟在此自谓知曲意者,笔懒韵落,时时有之,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答孙俟居》)还说:“《牡丹亭》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与宜伶罗章二》)这些话充分显示出汤氏大胆反对格律拘束的积极精神与坚定的品格。宁愿拗折天下人嗓子,也不能损害作品的意趣与个性。这种酷爱艺术的精神自然不被吴红派的沈璟等人所能理解和接受。沈璟的《二郎神》一套散曲,便是直接针对汤氏“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而发的。散曲云:“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著意斟量。”又说:“奈独立怎提防,讲得口唇干,空闹攘。当筵几曲添惆怅。怎得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自心伤,萧萧白发,谁与共雌黄?”(《太霞新奏》)对汤显祖的批评与不满是不言而喻的。后来,汤氏的《牡丹亭》,经过一些老曲师另订宫谱,居然一字未改的在舞台上演出了。可见汤氏并非不谙审音配调,也不是一切不顾地“直是横行”(王骥德《曲律》),而是不愿受格律说的约束,要另辟自己的蹊径。当时有一批传奇作家,对汤氏深致推崇,学习他那种舒情、含蓄、绮丽而又纤巧的文风。成为对后世很有影响的临川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9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