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绥远方式,不战而胜》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42 评论:0

“绥远方式”是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解决国民党军的一种兵不血刃而使大片领土获得解放、军队得以适当安排的谋略。

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驻有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部6万余人。1949年初,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在该部内部引起很大震动,要求和平解放绥远的呼声日益高涨。2月2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接见了原国民党军傅作义将军,商谈了解决绥远问题的大计。3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不用战斗解决绥远问题的“绥远方式”。其谋略内容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4卷第1425页)。

根据上述谋略精神,华北人民政府和傅作义分别派出代表在北平进行具体协商,拟订了《绥远和平协议》草案。6月8日,双方代表签字生效。7月,华北人民政府组成联络处进驻归绥(今呼和浩特),协助董其武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以董其武为首的39名绥远军政各界代表,于9月19日通电全国,宣布起义。董其武部一个兵团部、16个师(旅)共6万余人,于1950年4月10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

“绥远方式”,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解决残余国民党军的一种新的方式。这种谋略的作用在于使解放军能集中力量解决主要方面的敌人,并使绥远和平地获得解放。与天津武力解决、北京和平解放的方式不同,“绥远方式”一是先确定停战线,不依靠军事力量。停战线内外可联结交通,开展贸易,互派联络组,充分创造绥远首领董其武做好其内部工作的条件。二是暂时保留旧部队,在其认为军政思想统一了,军民情绪稳定了,社会秩序安定了的适宜时候举行起义,自愿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三是发挥政策感召作用,促其心甘情愿地与共产党合作。以董其武为首的39名绥远军政各界代表在起义通电中表示:经过半年多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我们坚决走到人民方面来。由此可见,“绥远方式”解放了绥远,既是中国人民军事上的一大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9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