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施瓦布的探究学习说》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07 评论:0

探究学习说是教育谋略,由美国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1909年生)提出。

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的以理科教学改革为中心的课程改造运动。这场改革的动因有二,一是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力”,但进步主义教育以儿童的自然成长为中心,使理科教学沦为一种“生活理科”,因而处于科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抨击传统的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二是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了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呼声很高。在这种背景下,施瓦布试图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论强调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概念,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施瓦布与布鲁纳一样,要求把学生都当作“小科学家”,两人都强调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理论认为:①理科教学包含了科学概念(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三个方面;②课程结构应注重科学概念及概念系统,做到精选基本教材,注重科学概念的授受;③教学方法强调“探究过程”,即在理科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去“续”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要使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让位于“方法中心”,“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理科教学的总体构想应是:在小学阶段,重点放在获得概念和知识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和态度上,随着年级的递升,重点要转移到科学概念的形成上;在高中阶段,用小学、初中阶段培养起来的探究能力、态度和基本的科学概念,获得更高级的科学概念,从而更广泛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潮流面前,理科教学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指导这种变革的基本观念之一,可以说就是探究学习。它与发现学习的理论一样,推动了理科课程、教材、教法的根本改造,为讨伐传统教育,开拓创造教育吹响了号角。它还促进了“教育目标论”的分析研究,为教师全面地把握教育目标,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9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