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其心,因材而授”的教育谋略的提出者为中国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夫之。
王夫之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末清初,由于唯心主义道学教育的盛行,对士子思想统治了几百年,一代一代的“蚀其心思”,“荒其日用”,导致当时的教育同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一样,显现出一片暗淡无光的没落景象。以农民革命运动和市民运动为背景的政治上的革新和文化教育上的改革运动已经出现。在这种改革思潮的影响下,同时更由明朝的灭亡和清统治者的压迫,王夫之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全面的检讨,提出了一些改革政治和改革教育的主张。其中著名的是教学当深知其心,因材而授的思想。
王夫之主张教育者对学者必须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不同(“质有不齐”),有钝有敏(“敏钝之差”);每个人的“志量不齐”,有大有小;每个人的德行不同,有长有短;每个人的知识不等,有多有少,有深有浅,等。教师必须了解和承认学生这些差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各如其量”地进行教学,做到人无不可教,教无不可施。
王夫之指出,教者要做到“各如其量”地教学,必须在学生所知所行的基础上“以才量言”,因其可知可行而教之。同时还应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已知已能的基础上,把学生推向未知未能,“引之以知”,“勉之以行”,以求上进,切实做到“因材而授”。
要正确地做到“因材而授”,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学生,“深知其心”。只有深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后,才能做到“洞知其所自蔽,因其蔽而通之”,使每个学生皆“未尝不竭尽上达之旨。”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除了“深知其得失之由”和“审知学者所至之深浅”之外,还有许多“因量善诱”的工作。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尽人之材”。故王夫之说:“教者因人才之不齐,而教之多术”。(“术”即教学技巧)“多术”的目的,即是“尽人之材”。
王夫之认为,“教之术”中最重要的是“因机设教”和“因材启发”。其所谓“因机设教”,包含有两个内容:一为“教之时”,一为“教之序”。“教之时”即授教的时机。他在解释张载“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的话时说:“可者,当其时也;间者,可受之机也。”“教之序”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循序渐进的意思,他说:“时者,有序而不息之谓”;二是指教学的组织和安排,即“分教合教之序”和教学法上的先后难易的次序;三是指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其所谓因材启发,主要是指“启发亦有时机”。王夫之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学习进程。若无学生的“真心内动”,光靠教师讲授,是无益的、没有意义的。他说:“若教则不愤而启,不悱而发,喋喋然徒劳无益也”。故而启发须有时机,必须等待学生有“自怀愤恨以不宁”的思考状态,教师才予以启发;必待学生有“若知若不知之机”,教师才予以开导。
王夫之“深知其心”,“因材而授”的教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正确地解释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王夫之已认识到,就教与学本身来讲,教的基础,是学生的自觉要求,教学要在学生自觉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但学生的自觉性又不能脱离教师的因材善诱,科学地说明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他的这些思想,对明清以后许多进步教育家有巨大影响,对于近代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9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