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22 评论:0

“五四”运动前后,一些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拥护民主”的口号指引下,通过开办平民学校,开展争取人民教育权利的进步运动。发起人有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毛泽东等于1917年11月,在湖南创办工人夜校,是全国平民教育事业之萌芽。李大钊于1919年2月,在《晨报》发表的《劳动与教育问题》,大力提倡多设劳工补助教育机关,使一般劳作的人也有均等机会去读书、看报、补习技能和修养精神。同年3月,邓中夏等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提出“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他们通过露天讲演和出版刊物等形式,在城市、乡村和工厂开展平民教育活动。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前身——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配合工人运动,运用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俱乐部等形式,使平民教育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有邓中夏负责筹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刘少奇等筹办的沪西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对工人群众开展了文化补习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工人组织工作。

与此同时,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下,主张“教育救国”,坚持“不先有了平民教育,那能行平民政治”的观点,成立组织,发行刊物,开办平民学校。其代表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部分师生联合组织的“平民教育社”,主张通过教育的革新改造社会,认为教育的“根本改造”是社会改造的根本。另一个是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主张“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并在河北等地进行有组织的试验。编写了《平民千字课》为教材,以办平民学校,以办一家一店或一个机关为单位的平民读书处,以及办随时可以求教的平民问字处等形式,进行识字、读书教育,短时期内在全国掀起高潮。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平民教育运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普及问题,但它对于提高民众的教育意识,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82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