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平津战略决战》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33 评论:0

平津战略决战,由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直接筹划,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实施。战略决战的每一步,都是谋略智慧的结晶。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淮海战役的顺利发展,使蒋介石的战略防御体系濒于解体,其平津等地诸部已成“惊弓之鸟”。但由于美国、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因而对平津是守是撤,是南撤还是西撤,举棋不定。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而东北解放军需经3个月至半年的休整。因此,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又可将华北、东北解放军钳制在华北,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遂拟定了固守平、津,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乘此有利时机,令东北野战军结束休整提前入关,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联合发起平津战略决战,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

为夺取战役的胜利,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主力运用了一系列谋略措施:一是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之策,稳住敌人不使其逃跑。根据傅作义集团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地区以便西逃;蒋介石嫡系军队分布在天津、塘沽准备南撤的形势,速调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同时缓打太原,撤围归绥、停攻保定,又对淮海战场杜聿明集团暂时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不使平津之敌感到孤立,以安其神,并同傅作义派来的人进行谈判,以稳住敌人;参战部队则迅速进至指定位置,完成就地歼灭的部署。二是采取“瞒天过海”之策,隐蔽意图。东北野战军主力取捷径夜行晓宿,走热河境内出冀东,不走山海关。部队开进期间,还通过新闻媒介报道主力尚在沈阳、锦州等地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并在一星期后仍造成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仍在原地的假象。同时,参战部队在平绥线东段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吸引傅作义的注意力,为主力迅速围隔平津两地创造条件。三是采取“避实而虚”之策,造成敌人错觉。傅作义认为解放军首先攻打北平,故投以重兵。而解放军则以小部兵力举行佯攻,其他部队出乎预料地首先围歼兵力较弱的新保安、张家口等地,继之打天津,尔后围歼北平较强大之敌。四是采取“攻心计”,瓦解敌军心。对陷入重重包围的北平孤城之守敌,大力开展政治攻势,涣散其斗志,动摇其军心,迫敌起义,从而和平解放北平及华北广大地区。

平津战略决战历时64天,全歼或和平改编国民党军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等重要城市,基本结束了解放华北的战争。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8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