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中都(北京)后,恢复中都旧称为燕京,从此燕京就成为蒙古贵族统治汉地的重要据点。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虽然在开平即帝位,但是,新王朝的重心,已开始逐步向燕京转移。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为上都。至元元年(1264年)改燕京为中都。早在忽必烈当藩王时,蒙古贵族霸都鲁曾向他建议说:“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说明蒙古贵族早已认识到立国后在燕京建都的重要意义。忽必烈曾就此事与大臣刘秉忠商议,准备在上都开平和中都两都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都城。刘秉忠从辅佐忽必烈完成帝业的目的出发,感到中都西拥太行山脉,东濒渤海,北连朔漠,南控中原,自古以来是华北通往辽东和漠北的枢纽,又是中原王朝防拒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重镇,有极端优越的地势,所以,辽、金两代都曾选择此地为都城。此外,更重要的是,刘秉忠认识到忽必烈称帝后,元朝的统治重心已由漠北移到中原。为了有利于忽必烈提倡学习汉文化,改行汉法,刘秉忠就建议都城应设在中都。于是,忽必烈遂下决心将统治中心南移。1266年,委任刘秉忠主持修建中都都城和宫室。从对都城城址的选定,到城池、宫阙的规划都是他亲自领导完成的。他完全撇弃旧金中都的旧址,把新址选在原中都的东北面,以海子湖为中心的湖区及四周。在设计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传统,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进行设计。京都城门与宫殿也多取《易经》命名,这也是“议文制度,遵用汉法”的重要内容。城市区内同样按照《周礼》上所说的“国中九经九纬,径涂九轨”的原则,划分成东西与南北向的街道坊衢,都城修建工程进展十分迅速。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忽必烈明令改中都为大都,定为元朝都城。新建的大都城,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划一,不仅表现了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的气派,而且又充分体现了中原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传统思想。修建元大都,是刘秉忠帮助忽必烈推行“汉法”的重要步骤,从此,元大都就一直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6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18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