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辽沈战略决战》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17 评论:0

辽沈决战,运筹惟幄。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为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战略决战,曾长时间运筹谋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系谋略。

1948年秋,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解放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用于第一线作战的174万人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今北京)、西安、汉口、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进行重点防御。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更为有利。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卫立煌集团55万人,分别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蒋介石曾设想作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的战略布局调整,但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着眼于全国政局和战局的发展,早在1948年2月,就向东北野战军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设想。随后这一设想成为毛泽东举行战略决战的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用兵的高着之一。

辽沈战略决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谋略。首先,运用“关门捉贼”之计,主力于9月12日南下,至10月19日攻克锦州,截断北宁线,切断东北之敌向关内逃窜和华北敌人向东北增援的陆上通道,达到“关门打狗”的目的。其次,以“攻心计”瓦解敌军。重兵围困长春后,即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并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动摇敌军,迫国民党60军于17日率部起义,19日新编第7军等部投城,长春遂告解放。再次,趋利避害,阻援围歼主力。锦州、长春失守后,蒋介石令廖耀湘兵团与锦、葫地区之敌继续东西对进,企图重占锦州,并令第52军主力抢占营口,以便东北残敌经由陆路或海上撤逃。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留2个纵队在塔山地区阻击敌“东进兵团”,主力由锦州挥师北上,求歼廖耀湘兵团。并以两个纵队南下,断敌退路。21日又令1个纵队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击敌人。接着,东北野战军全线出击,攻敌要害,通过大规模的围歼战,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10余万人,使敌丧失东北军的支柱,奠定了获取战役全胜的基础。随后,于11月2日挥军夺占沈阳,解放全东北。

辽沈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52天,全歼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等共计47.2万余人。此役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策。这对尔后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和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6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