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句流行一时的口号,实际上是说明了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历代官吏都愿把兴修水利作为自己政绩的一个方面。但是,历代官吏也面临着如何护堤的困难。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曾在安丰地区苟陂县修建过一条南北水渠,其渠水足以灌溉沿渠万顷农田。但是,每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百姓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乃至渠里种植庄稼,把水渠当作农田垦殖。等到雨水多渠水上涨时,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又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样的情形日甚一日,终于使这条水渠经常因决口而造成水灾。既失去水利的本意,还带来灾荒,实在是变利为害。对于这种情况,历任官吏也无可奈何,只好在发生水灾时,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后来,李若谷当了寿春知县,贴出告示说:“以后渠水决口不许调动军队去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自己把决口的堤坝修好。”奇怪的是,从此之后,竟再没有人去偷偷地决堤放水。
在此,李若谷并没有下令不许决堤放水,只说抽调沿渠百姓修堤,为什么能够杜绝毁堤呢?
李若谷此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了人们的心理,采用了治本的方法来防止毁堤。决堤放水,这是沿渠百姓利益之所在,只有决堤才能保住他们的庄稼和渠田。而且,百姓放水是偷偷干的,谁也不知道是谁干的。再说,反正决堤造成水灾时有军队来修,正是慷公家之慨不心痛。所以,只能是禁而不止。恐怕历任知县均有过这种告示,只是没有奏效而已。李若谷深知百姓的这种心理,知道只禁止设用,要防止毁堤只能治本不能治标。所以,现在李若谷说,以后决堤不准军队来修,要沿渠百姓自己修。这样一来,决堤放水就不是有利无弊,而是利弊兼而有之了。利弊相比较,显然是弊大于利,自然不会有人再去决堤放水。这说明,治理一件事要治理在点子上,而这种点子往往需要与利害关系联系起来考虑。如果不懂得人们这种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是一味地禁止,甚至重惩几人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恐怕也不会有如此彻底的收效。李若谷的办法也说明:管理经济,有时不必大动干戈,只动动脑筋,照样可以收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6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