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孔子办私学》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27 评论:0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上他开创了办私学之风。他的办学谋略在教育史、文化史上意义十分重大。

春秋中叶以后,由于人民不堪忍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压榨,纷纷起来反抗,使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有所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打破了知识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的局面,开始了“文化下移”的新纪元。孔子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首办了中国教育史上跟“学在官府”相对应的“学移民间”的私学。

他的办学方针是“有教无类”。主张凡是愿意学习的人,不论等级高低,人人可以受教育,众多贫民子弟纷纷入学,后来学生中有的从政,有的从教,很多成为有政绩有威望的人。他创办的私学,对于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贵族世袭政治官职的局面,起了重大作用。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空前的创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孔子在教学内容上也是多方面的,他将古老的文献整理成《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的教材,在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创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为继承、发展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经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培养造就了一批人才,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一套完整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法。《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仁政”、“德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孔子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创见者。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懈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他认为学生经过自学和思考对某一问题尚未达到非彻底解决它不可,而自己又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不要去开导他,当学生经过自学和思考,对某一问题还没有达到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清楚的地步时,教师不要去提示他,如果教给他一正方形的一只角,他却不能由此推出其它三只角,便不再去教了。一定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法至今仍有其重大现实意义。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的人。“启发式”教学方法,正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的有效方法。

孔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等,都是他教育体系中的精华部分。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加速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均有借鉴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59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