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教会再合一》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33 评论:0

十九世纪新教(基督教)为弥合与天主教、东正教历史纷争提出的策略。

基督教产生后,不同地区的教会组织发生教义见解上的分岐,伴随着政治上的原因,分岐愈演愈烈,直至1054年东西方教会发生分裂。此后,东西方教会多次试图搞宗派合一,均未成功。19—20世纪,由欧美新教一些较大宗派的传教机构发起,形成当代的普世教会运动。“普世”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运动的对象除世界所有地区的教会外,还包括一切自成体系的大小宗派。这一运动的的代表人物为美国人穆德(JohnRaleighMott,1865—1955),他于1895年倡导成立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国际性超宗派组织“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各国提倡“基督教学生运动”,宣扬教会合一,鼓吹改良主义。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宣教大会,159个传教组织的代表决定成立超宗派界限的联合组织,标志着普世教会运动的开始。经过筹备,1921年在爱丁堡成立国际宣教协会,穆德任主席。宗旨为协调欧美各传教组织的工作关系,并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下,研究调整过去曾与西方殖民主义关系密切的传教活动的方针政策。

与国际宣教协会平行发展的,还有教会的生活与工作运动和信仰与体制运动。前者主张回避各宗派在教义与体制上的分岐,而就教会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等实际活动方面在各教会间寻求合作,口号是“教义造成分裂,工作有利合一”;后者则力图就最易引起宗派纠纷的教义与教会体制问题寻求谅解和统一的途径。后来,生活与工作和信仰与体制两个运动逐渐合流。

建立普世教会的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较大发展。1948年穆德倡导成立了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参加范围更为普遍,44个国家147个教会的代表,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教会、希腊正教会和其他一些东正教会的代表,出席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普世教会运动发展为进一步宣扬“教会一家”,“使基督不仅成为个人的救主,而且成为一切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主宰”,鼓吹世界走向“以自由、和平、公义为基础”的“大社会”;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主张基督教新教各教派之间以及新教和天主教、东正教之间终止对立,联合行动。六十年代以后,俄罗斯正教会和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教会先后加入,罗马教廷也由最初的抵制态度转而与其在某些工作上有所合作。

目前,普世教会运动仍在发展。当然,经过历史上的长期纷争,弥合过去的分岐远非易事。在新教之外,天主教、东正教也都在以“教会普世性”为口号各自开展活动,寻求对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5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