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高尔基告诫要清除语言的垃圾》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41 评论:0

高尔基指导青年写作的意见。1928年,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给高尔基寄去了一篇小说的原稿,并附了信,说稿子已被中央艺术部长看中,得到“国家艺术委员会”的赏识。高尔基高兴地读起来,但越读下去越使他惊讶:通篇作品的语言油腔滑调,噜苏拖沓,光是主人公的名字,每十五行就被提到十次;全文不过二十页稿纸,她的名字共出现二百次之多。语言如此粗劣的作品竟然得到大人物及权威部门的点头称道,不禁使高尔基感到不解和气愤。他当即提笔写了一篇题为《再论文理通顺》的文章,向那种对语言采取漫不经心的轻率态度提出严肃批评。

对那种含混不清的句子,他是不能容忍的,哪怕它装饰得如何华丽。一个青年作者的稿子上有过一段话:“革命的梦想被沙皇政府无情地粉碎了,正如蒲公英的细嫩的茸毛被突然的一阵暴风雨给撕碎了。”高尔基说:“对于1905年革命,是不能拿蒲公英来作这种可笑的比拟的……要吹散蒲公英的种子,并不需要突然的一阵暴风雨,而用小孩的一口气也就够了。”

对文理不通的现象提出批评,高尔基完全是出于对青年的关怀。他曾对那些被挑过“毛病”的青年们说:“不要怪我,因为我没有存心要嘲笑你们。我不能这样做,因为我过去也曾感到文理不通的痛苦和羞愧。”

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在高尔基初学写作时,曾尽力想写得“美”,但却出现了向壁虚构,为文造情的字句。如在一个作品中他写过:“一个醉汉倚着路灯的桩子,微笑地望着自己的影子,影子正在颤动。”后来他说:“我所描写的夜是一个寂静的月夜,在这样的夜里是不点路灯的,假如当时既没有风,而火光又是不动的,那么影子是不会颤动的。”托尔斯泰看了小说《二十六个和一个》后,也指出他的语病,告诉他“你写的炉灶安放得不对。”原来烘面包圈炉灶的火光,不可能象文中描写的那样照在工人的脸上。契诃夫谈到他《福玛·高尔杰那夫》中的美敦斯卡亚时说:“我的老兄,您瞧,她有三只耳朵,一只耳朵长在下巴上!”

高尔基认为,这些好象都是很细小的错误,但都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因此他淳淳告诫青年们要清除“语言的垃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3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