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吴楚争霸,楚亡臣伍子胥(伍员)向吴王阖庐献“分师扰敌,疲楚误楚”之计,以致“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左传·定公四年》),从而为吴“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创造了条件。
楚国原是一个大国,由于长期争霸中原,弄得民穷财竭,国力逐渐削弱。吴国原是楚的属国,春秋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势日益强大,因而与楚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公元前584年,楚国大夫巫臣由楚逃亡到晋国,向晋景公献“联吴制楚”之策,并“请使于吴”(《左传·成公七年》),帮助吴国整训军队,演练车阵,使吴国成为与楚争霸的后起之秀。吴王阖庐即位后,在伍子胥和大军事家孙武的协助下,暂停兵戈,节用裕民,奖励农商,发展生产;充实仓廪,加强储备;扩充军队,选练精士,军事实力大为加强,基本上具备了向外发展的条件。
吴国在自身得到巩固和发展之后,阖庐便“谋欲入郢”,急于求成,想一下子打败楚国,直捣郢都。伍子胥则认为,楚势虽衰但衰而不弱,目前仍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楚决战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于是提出“分师扰敌,疲楚误楚”的策略:建议将吴国的军队分为三师,出其不意地轮流袭扰楚军;采取“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左传·昭公三十年》)的方法,长期与楚周旋,使楚国兵疲于外,民贫于内;乘楚军疲于奔命,疲惫不堪时,再相机发动进攻,与楚进行决战。阖庐采纳了伍子胥的意见,从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506年,用了长达六年的时间疲楚扰楚。开始吴军攻楚的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和夷(今安徽毫县东北),楚军出救,吴军则退走,转而攻弦(今河南息县南),楚军救弦,吴军又退走。如此你居我扰,你出我退,忽南忽北,神出鬼没,果然将楚军弄得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军事实力大为削弱,创造了破楚争霸的有利态势。吴国正是在这种有利态势下发动了对楚的战争,并一举取得柏举决战的伟大胜利;接着勇猛追击,五战五捷,最终破楚入郢,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
吴国破楚入郢之举,使吴国威振中原,南慑夷越。这一巨大胜利的获得,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伍子胥所提出的“分师扰敌,疲楚误楚”谋略的运用成功,无疑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33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