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指的是官吏的行为、风气和政绩。吏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效率。所以吏治问题,对于历代统治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任何一个君主都不可能直接去管理百姓,只能是通过各级官员去管理百姓,治理国家。因此,抓好吏治也就抓住了治国的本纲。北宋政治家范仲淹(989—1052年),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决心改革社会弊端以振兴朝廷。当时北宋朝廷内部官僚机构如叠床架屋,官员冗滥、因循苟且、不思进取、吏治极为混乱。在对外方面,与辽和西夏之间的战事频繁不断,而且是败多胜少。因此,造成北宋官俸兵饷激增,财政极为困难,加上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农民起义又此起彼伏,使北宋王朝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为了挽救危机,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这是改革宋朝弊政的十条方案,十条中的前五条都是有关吏治改革的,内容为:1.严明官吏的考核任免制度,如规定朝廷内外官员必须在职任满三年才能升迁等等。2.限制凭关系图侥幸升官的途径,使任事制度不再出现冗滥。3.严密贡举制度,以求精选人才,使进士考试能就其名而求其实。4.严格选择地方各级长官。5.按官吏等级重新分配职田,使官员能有足够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和妻小,这样朝廷方可以要求他们为政廉洁奉公,也才能对违法官员进行惩办或撤职。(《宋史·范仲淹传》)宋仁宗采纳了他的这些意见,让范仲淹主持以吏治为主的全面改革。在执行新政的过程中,他认识到直接治理国家的官员,首推地方长官最为重要。他认为,地方长官若不称职,就会造成全国各地的赋税不均,司法不公;遇到水旱灾害,民众得不到应有的救济,盗贼无法剿灭,百姓有冤也投告无门。这样的话,想要让百姓不反叛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决定对地方长官中一些无才能又贪婪昏庸或老弱病残者加以裁汰;对有政绩的加以提拔使用。他说这样做的结果就能够使吏治清廉,政治清明,朝廷只要是抓住了这件大事,国家就可以振兴了。但是,他的改革措施,尤其是整顿吏治,必然会触及到一些官僚贵族的特权。所以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他们对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罗织罪名,指为朋党,使范仲淹遭到贬斥。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只进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北宋王朝再次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33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20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2-12-30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