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创办南洋公学与普通公立学校》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47 评论:0

中国传统的旧教育制度延续到清朝末年,已遇到了诸如科场弊端丛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种种危机。因此,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并相应地建立新的教育体制的问题,也就日益明显地提了出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并得到清光绪帝支持的“戊戌变法”期间,在诸多除旧布新的政策中,教育改革成为一个重要方面。

“百日维新”时,光绪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命令。其中就有要求各省将所属的省、府、州、县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的学堂的内容。虽然“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维新法令都被顽固派推翻,但各地新型学校却仍然得到了发展。许多在“变法”期间或者在此之前建立的普通公立学校也都得以保存、发展。南洋公学就是这些学校中较有代表性的。

南洋公学1897年始创于上海,是后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包括四种新型的学校教育,即师范院(专门培养师资)、南洋公学外院(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又称“二等学堂”,是中学性质)、南洋公学上院(又称“头等学堂”,是属于大学性质的学堂)。上述四种学堂的办学经费都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商人的捐资。开办南洋公学的最初目的在于培养政治专家。其章程规定:“其在公学始终卒业者,则以专学政治家之学为断”,“而工艺、机器、制造、矿冶诸学,则于公学内已能算、化、格政诸生中挑出,归专门学堂肄业。”(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南洋公学折》)由于国人深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所受的侮辱,并认为其原因是“技不如人”,所以学生大多用心学习技术,实际上从南洋公学毕业出来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工科学生。学校不仅教学内容是当时最新的,而且教育方法也是比较先进的。比如教育儿童时,不是采用死记硬背课文等传统的教学法,而是加进了新的识字和造句等方法。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较新,有些人一时还适应不了,所以毕业生人数较少。据1904年《东方杂志》第六期记载:“南洋公学开办七年,领凭卒业者仅得十五人”,大多数又“由公学派赴他国游学,分习制造、铁路、矿学三门”。因其所学专业实用,毕业人数又少,在社会上地位也相应较高,所以南洋公学虽然每年只收学生六十人,但报名应考者竟达千人以上。

南洋公学和当时其它许多普通公立学校的建立,以及这些学校的实践,扭转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培养各级统治者和精神贵族为目标的方针,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不以培养各级官吏为目标,注重培养实用人才的方针在今天仍有其意义,而筹集工商企业的资金,兴办高等院校的办法,就更有实践的必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2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