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陈光甫繁琐经营术》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90 评论:0

陈光甫是中国近代银行家,他于1915年经多方奔走,好友相助,筹得资金5万元,其中他本人的资本仅5千元,开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

用5万元资本办银行业,被引为笑谈,然而他成功了。到1922年在短短7、8年间,他的银行资本额增至250万元,存款额达到1345万元,在全国45家商业银行中名列第五位。

陈光甫的成功奥秘在于经营有方:避人之长,攻人之短。

当时上海银行业有30家。其中外资银行19家,资力雄厚。本国银行11家,最小的资本为25万元,大的资本达200万元,是他的5—40倍。能否在强手如林下站住脚跟,局外人无不为之担忧,但陈光甫却坚定的认为,肯定成功。他之所以如此坚信事业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对上海银行业做了充分调查,他看到外国银行势力虽然把持着中国关税,控制了进出口贸易,中国银行虽然有广泛的工商界基础,但他们都把服务对象放在政府及大企业身上,很少顾及中小工商业,至于市民百姓则根本不去考虑,他发现了破绽,看到了希望,把对象瞄向社会中下层,那里有广阔的市场,能集腋成裘。于是他为自己的银行制定了经营方略,服务社会,面向下层,灵活多样。

以小带大。陈光甫推出的第一个出人意料举动,就是开展小额储蓄,一元即可开户。这虽然一时被人们嗤为笑谈,但他成竹在胸“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信息传开,不少小有积蓄的人,纷纷上门存款,局面顿时打开。为了扩大业务,他又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把储蓄业务办到学校、办到工厂、办到市民中去。他发现每当高等学校开学之初,许多远地学生都随身带来一个学期的用费,这些费用不能一时花掉,放在身边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小额储蓄非常适应他们需要,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又看到学校教职工每月发薪后,多少有点节余,数额不大,小额储蓄也非常适合他们,于是他又开创了教育储蓄业务,后来发展为代学校发薪金。到学校办储蓄的成功,使他看到了希望,迅速把这项活动推广到工厂、店员、市民中去,营业点办到那里,他都依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拘一格,如礼券储蓄、婴儿储蓄、零存整取等等,花样繁多,极为广泛的吸收了存款,开业的当年存款额就达到57万元,迈出了可喜的头一步。

以物押款。陈光甫推出的第二个不同寻常举动,是一反银行惯例,把以货币形式将集中起来的借贷资本,提供给职能资本家,获取差额利息的做法,扩大为可以以物做抵押放款,包括铁路押汇、工厂原料、产品等等,都可做为抵押的押款。他先在铁路开辟押汇业务,商人可以将运输中的货物,按照货价向上海银行押借款项,后来发展到企业厂家可以将存货照市价折扣作押,还可将机器、设备、厂房、地基等折价押借。为了方便客户办理手续,他在沪宁、津浦铁路的主要车站,设立营业点。还开设银行仓库,方便客户存货,便利抵押放款,吸引了大批客商,有效的发展了业务。许多同业看到他的做法成效显著,纷纷仿照。

两元并行。陈光甫推出的第三个让人始料不及的举动,是开辟银两与银元并行出入业务。当时市面通行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两,一种是银元,且银元的流通趋势在日益增大,两种货币并用。但银行的做法,仍然是老规矩以银两开户,凡银元出入,都折算为银两记帐,并收取手续费,不仅使客户受到损失极不合理,也难以适应客观发展着的形势。陈光甫敏锐的看到了这个弊端,采取了银两、银元并行出入,取消了折算差价,收取手续费的惯常做法,“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立即引起客户的普遍欢迎,反响很大,吸引了大批客户投储,迅速扩展了业务。其他银行见状,也急忙效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2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