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拜尔公司勇弃学历起用能力》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11 评论:0

拜尔公司是战后德国三大化工企业之一,在用人及管理方面,它继承了其前身法本公司的一条重要原则,即任用科学家而不是商务经营人员担任公司最高领导。这一做法成了拜尔公司的传统,他们认为“只有富有想像力和创造精神的科学家才能适应变幻莫测的化工王国”。然而,事与愿违,80年代,企业处于不景气状况,大有丧失化工企业优势之势,同仁无不为之担忧,不得不起用没有学历的赫尔曼·约瑟夫·施特朗格出任公司董事长,抛弃传统的讲求学历的原则。施特朗格是一个推销员出身的一般管理人员,不但没有进入公司高层所必须的“派司—博士学位”,甚至连大学门都没进过,在学历上可以说是个“白丁”,但长期的经营实践,却让他才能出众,具有一般人难于匹敌的本领。施特朗格的最大资本就在于他懂经营、懂管理,具备企业家的魄力和胆识。虽然他对深奥复杂的化学世界知之甚浅,涉足不深,但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面对令科学家们望而却步束手无策的企业困境,他无所畏惧,坦然应对,因此往往恰能在困境中闯出一条生路。

早在50年代初期,施特朗格被公司派往南美,负责重建拜尔公司在巴西圣保罗的销售处。当时,由于受战争及战后盟国对德国的种种限制政策,拜尔公司在南美的销售及生产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施特朗格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在巴西工作期间,施特朗格乐观无畏、善于处理棘手问题的才能第一次得到了发挥。他在气温高达华氏100度的湿热天气里沿乡间便道四处推销产品,“象一个堂堂正正的德国人那样,我提着两只塞满产品资料的大样品箱。4年的经历使我坚信,一只箱子就是一大笔财产。”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无畏的决心,使他初步打开了局面。接着,他又在生产上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毅然下令关闭了一个亏损的化学品厂,整顿公司日渐衰落的摄影胶片业,最终建立起拜尔公司强大的聚氨基甲酸脂业。

勇气和无畏使施特朗格取得了成功。1972年,43岁的施特朗格成为拜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管理委员会成员,6年后晋升为副董事长,1984年出任董事长,达到事业的巅峰。然而,成功并没有使施特朗格失去勇气,满足于守成。担任董事长后,施特朗格大力精简管理机构,将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14名减缩到9名,以便使管委会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长远目标的规划,进一步加快决策速度。与此同时,他还使公司的债务减少了54%,公司利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1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