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巴基斯坦外汇管理》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37 评论:0

为了使外汇管理政策能够推动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巴基斯坦政府十分重视制定适度的外汇管理政策,并在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其外汇管理政策。

巴基斯坦的外汇管理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贸易外汇管理。巴基斯坦国家银行为统一管理全国外汇的机关,负责掌管国家的进出口外汇。凡公私出口单位的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全部向国家银行结汇。1986年,巴基斯坦取消了外汇留成的规定。外汇收入单位如需使用外汇,须另行向国家银行申请核准。公私单位进口所需的外汇,必须先向商业部进出口管理局申清进口执照,凭执照到国家银行用卢比兑换外币,但外汇不交给进口单位,由国家银行开具外汇信用证直接付给外商。巴基斯坦政府每年对进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和外汇额的使用,都有具体的计划和规定。一旦某种商品的外汇额使用完了,尽管当年还有这种商品的进口数额,也不再允许进口。

1985年以后,巴基斯坦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导致外汇储备下降,影响了国家的外汇支付能力。因此,政府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外汇管理:①为了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调低卢比对美元、日元、英镑的汇率。②改变过去每年规定一次进口指标的做法,制定了为期3年(1987—1990年)的贸易方针,增强外贸政策的透明度,以便于工商界考虑较为长期的市场计划和措施。③采取以出养进的政策,争取从出口收入中支付85%的进口费用,以降低外贸赤字。④在若干大城市建立外贸机构,并允许各商品协会在国外举办展销会。⑤允许私人企业直接出口棉花、大米,改变自70年代以来一直由国家独家经营的作法;大力开发中东和海湾国家的蔬菜市场,以赚取外汇;对有关工业企业提供出口信贷,鼓励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工业品。⑥要求主要贸易伙伴用进口巴商品来换取对巴的出口。⑦为了减少外汇支出,对高档耐用消费品实行高关税政策。

第二,非贸易外汇管理。劳务输出收入在巴基斯坦外汇收入中曾居首位,但80年代中期后,劳务输出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度劳务出口人数由1981年的16.8万人减少到6万多人,这使年度劳务汇款总额急剧下降。为此,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实施促进劳务出口的新政策,主要有:①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劳务进口国的需要。②加强国际劳务市场调研和国际联络。③充分发挥各类劳务出口机构的作用。政府向私营的出国劳工征集机构发放的营业执照,有效期限由原来的一年延长为两年,并规定他们在两年内把一定数量的劳工输送到国外工作。对完不成任务的机构,政府将吊销其营业执照。④放宽对出国劳工携入外汇的限制。规定,巴基斯坦国外侨民和劳工在回国3个月内可以将带回的外汇作为“可兑换卢比”存入银行,如下次出国,可兑换成外汇带出。

为了控制非贸易外汇支出,政府规定,本国普通公民出国探亲或旅游,每人每年可申请一次外汇,每次不得超过1000美元。若第一年出国兑换过1000美元,第二年因故再次出国则只能兑换50美元。因公出国人员和商人出国办事虽不受此限制,但也必须逐次申请报批。出国自费留学的,国家只先批给3个月的生活费所需外汇,出国后考取了某国学校,学生可凭该校出具的证明信到巴驻该国使馆签发证件,再由学生在国内的家属到国家银行申请兑换全年学费和生活费所需外汇。国内进口商和其他人员,每次申请出国,必须在申请报告上写明在国外的停留时间、每天的食宿费标准等,才能报国家银行审批。

外国人来巴基斯坦所携带或汇入的外汇,金额不受限制,但必须兑换成卢比使用,国内禁止外币流通。

第三,利用外资管理。政府积极鼓励利用外国资金,以加快本国经济建设。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政府专门设立了经济协调委员会,专门申请外国在巴投资项目。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巴急需优先发展而又缺乏资金的项目上投资,对这些项目的投资,外国人和当地人享受同样的优惠待遇。为给外国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尽管巴基斯坦外汇比较短缺,但对外商投资企业并不要求其外汇自行平衡,外商在巴所赚的投资利润,允许自由兑换成外汇汇出。

除以上外,巴基斯坦还加强了对外债的集中管理。

1991年,为克服国内经济困难,兰民盟政府对外汇管理进行改革,取消外汇管制。

80年代中后期,虽然巴基斯坦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外汇储备锐减,外债上升到120亿美元,但是由于对外汇和外债实行有效管理,使巴基斯坦在国际上仍享有良好的信用,处于能灵活自如地借款和还款的有利地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1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