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鞍钢特区”》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94 评论:0

鞍钢线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元旦。原有固定资产1.5亿元。鞍钢线材股份有限公司,做为鞍钢的“特区”,实行特殊政策,为鞍钢的全面配套改革提供经验,探索新路。

鞍钢线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套设备是从美钢联菲尔利斯厂引进的二手摩根高速线材轧机,设计年产量为50万吨。他们依靠和发挥了鞍钢的整体功能优势,1986年3月10日破土动工,至1987年4月15日,13个月实现了热试轧,6月8日正式开工生产。

作为全国冶金行业中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他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最大限度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实物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深化改革,加速改造,强化管理,转换机制,创造了“线材速度”、“线材模式”、“线材精神”、“线材效率”、“线材效益”和“线材效应”,走出了一条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路子。“线材特区”成为鞍钢的未来和希望。开工7年多来,共生产8个规格28个品种优质线材304.16万吨,出口23.75万吨,为国家创汇7044万美元。1993年产量达61.16万吨,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达2111.31吨/人·年,累计上缴利税18.7亿元,是原固定资产投资的12.5倍,在国内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已建立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现代化组织管理体制。该公司是鞍钢自筹资金和职工集资入股而兴建的以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企业,既是鞍钢的直属单位,又有别于鞍钢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线材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董事长由鞍钢公司经理李华忠兼任,线材公司经理是董事长委托的法人代表,对线材公司生产经营全面负责。不设领导班子,只设一名经理,两名经理助理;管理层采取职能科室与车间合二为一的直线职能制。从而实现了机构小,人员少,决策快,效率高的运行机制。

二是改革用工制度。为了创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公司在组建时,按照李华忠总经理提出的线材职工定员“3位数2打头”的要求,最后确定职工人数为299人(原设计为560人),其中干部35人。在此基础上,科学核定各岗位劳动负荷量,严格定岗、定编。实行干部一职多用,工人一专多能,兼工作业。工人和干部一律实行内部招聘,胜任者留下,不胜任者调离。

三是引进协力制度,强化专业管理。公司辅助生产及配套部分如动力部分、质量检查、计量、通讯、运输等工作与鞍钢其他单位一样,均通过建立经济合同,按专业化协作方式落实给鞍钢内部各有关单位。

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做到多劳多得。实行特殊的奖励政策,即把推行新的高效组织管理体制而减少职工的工资和奖金的50%留给线材公司,使人均收入大约等于鞍钢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1.5倍。在内部实行弹性结构工资制,将职工的工资分为基本技能工资、出满勤工资、岗位津贴和年功补贴四部分。在奖金分配上向一线、重点岗位倾斜。

五是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了效率。为使精干的人员有效地担负起生产经营任务,与鞍钢信息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发和使用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从原料入库到成品销售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1990年以来,该公司在全国冶金工厂中率先实行了一周5天工作制。

实践证明,鞍钢在线材公司进行的全面配套改革,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该公司目前正在抓紧抓好“八五”期间借电机更新的机会实现“增容提速、增产提质”的大规模技术改造,把这套二手设备改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度自动化的高速线材生产线,质量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最近视察该公司时提出的技术装备上新水平,职工队伍素质、经济效益、职工收入、环境保护争国内外第一流的要求,使“鞍钢特区”大放异彩!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20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