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赵抃巧降粮价》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64 评论:0

灾荒之年,粮食奇缺,粮价上涨实属必然,但是灾民需要吃饭,如何使粮价平稳,却非易事。

宋神宗熙宁年间,赵抃巧降粮价的方法可谓别出机杼。赵抃任越州知州时,两浙闹了旱灾闹蝗灾,几乎颗粒不收,粮食严重短缺,以致于市场上米价暴涨,饿死的人比比皆是。对此,赵抃必须稳定市场粮价,让暴涨的价格降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各州都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布告,禁止商人抬高米价。赵抃深知这种行政干预难以持久,甚至难以奏效。此路不通,哪路通呢?

赵抃认为米价与供求关系是分不开的。一般地说,供大于求,粮价下跌;供小于求,粮价上涨。供求平衡,粮价才能稳定。灾荒之年,粮价上涨符合供求规律,难以趋避,使用行政手段,硬压是压不下来的。各州的做法违背经济规律,自然效果不够明显。因此,问题所在是如何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上粮食增多,价格自然回落,所以必须招商。

那么,如何吸引商人呢?赵抃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布告,让有米的可以加价出售。结果,各地商人蜂拥而至,市场粮食增多,供求基本平衡,价格降了下来。的确是妙招。

实际上,赵抃不因循守旧,紧紧抓住供求关系和商人趋利这两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巧妙处置,从而达到目的,真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21114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