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东欧封建诸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文明的“黄金时代”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8日 阅读:215 评论:0

东欧封建诸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文明的“黄金时代”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把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统一的大帝国分为东西两部,由其两个儿子分别进行统治,从此走上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亦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以及非洲的埃及、利比亚等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由于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基础,又有繁荣的国内外贸易,国家的财政来源比较充盈,国家的实力自然也就比较强大,所以在蛮族入侵时,仍得以保全统治。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又继续存在了近千年。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公元527~565年)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查士丁尼在内政和外交、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所建树。

查士丁尼即位不久,君士坦丁堡就爆发了起义,查士丁尼虽然镇压了起义,但却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缓和国内的矛盾。这些政策当中,最突出的是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于公元529年编成10卷《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再加上后来的一些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国内既然已经安顿下来,接着便进行对外扩张。查士丁尼对外征服的方针是:对东方和平,对西方战争。当时拜占庭和东方的萨珊波斯正在进行战争,而查士丁尼却不惜以赔款为代价于公元532年和萨珊波斯缔结“永久和约”:拜占庭以代守边境的名义向萨珊波斯缴纳1.1万磅黄金。东方已然稳定,于是挥师西进。公元533年,拜占庭大将贝利撒留率军进攻北非汪达尔王国,公元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征服汪达尔之后,随即发动征服东哥特王国的战争。公元535年,贝利撒留率军队登陆西西里,翌年6月攻入意大利半岛,公元536年12月攻陷罗马,东哥特军撤走,教皇和居民投降。公元540年贝利撒留攻占东哥特首都拉文那,国王被俘。公元554年,拜占庭大将纳尔西斯最后消灭了东哥特的残部,王国彻底灭亡。同年拜占庭又利用西哥特王国的内讧,出兵占领西班牙的东南沿海地区。

查士丁尼对西方的征服主要目的是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他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但查士丁尼一死,拜占庭在西方的领土便逐渐丧失。到了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人又从南方崛起,在短短的20年间,阿拉伯人征服了半个拜占庭帝国。原本是拜占庭国土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的大部分,现在都被阿拉伯人夺去。

公元8世纪上半叶,拜占庭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便是“圣像破坏运动”。公元717年,小亚军区总督立奥废拜占庭皇帝而自立,是为立奥三世(公元717~741年),从此拜占庭开始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公元717~797年)。立奥三世为加强军事实力以保证帝国的安全,就不得不用充盈的税收来维持,而当时的情况却是教会和修道院占有大量地产,且不交税,也不服徭役。这样一来,国库必然空虚,军队自然也无法强大。公元730年,立奥三世发动“圣像破坏运动”,教会和修院的圣像、圣迹和圣物被捣毁,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修士被迫还俗,参加生产,承担国家赋税和徭役。君士坦丁五世时期(公元741~775年),圣像破坏运动达到最高峰。女皇伊琳娜在公元787年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谴责圣像破坏运动,宣布恢复圣像崇拜,运动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公元813年立奥五世(公元813~820年)继位,圣像破坏运动重新兴起,进入第二阶段。但是这个阶段的深度和广度均未超过前一阶段。公元843年狄奥多拉重新宣布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至此终止。但是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继续存在,教会被没收的土地和财产也无法收回,圣像破坏运动对拜占庭帝国转变为封建制有重大的意义。

拜占庭与阿拉伯人的战争在9世纪前半期基本上处于僵持状态。拜占庭军队夺回了从叙利亚到亚美尼亚的大片领土,在帝国东部边境上建立了要塞。10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公元867~1056年)的统治下,加强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帝国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拜占庭对阿拉伯人的战争处于有利地位。10世纪初夺占了叙利亚北部地区,10世纪后半期又收复了克里特、塞浦路斯和罗得等岛屿。

拜占庭在北方受到新崛起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威胁,拜占庭一度处于劣势。1014年,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公元976~1025年)大败保加利亚人,拜占庭吞并保加利亚领土,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灭亡(1018年)。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东斯拉夫人约在公元5~6世纪迁至东欧平原,当时他们基本上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

古罗斯国建于公元9世纪中叶,它的第一个王朝是留里克王朝,最初几代王公都是瓦里亚格人。瓦里亚格人属于诺曼人的一支,与东斯拉夫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内部矛盾激化,内讧不已,社会混乱。为了维持秩序,特邀请势力强大的瓦里亚格人军事首领做王公,于是留里克兄弟应邀于公元862年做了罗斯国第一任王公,从此开始留里克王朝的统治。另一支瓦里亚格人占领基辅,建立基辅国家。公元879年留里克逝世,由其亲属奥列格摄政,奥列格于公元882年占领基辅,并将首都迁到此地,此后基辅遂被称为“罗斯诸城之母”,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瓦里亚格人在新兴的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对邻近地区进行武力征服,征服的目的有二:一是掠夺财富和奴隶,二是强迫他人和自己签订不平等的贸易条约。奥列格于公元907年率水陆两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此后公元941年、公元944年伊戈尔又两次进攻拜占庭,只蹂躏其国土,并未攻克首都。基辅罗斯与东方阿拉伯人的贸易,主要通过伏尔加河流域。

罗斯人原信多神教,公元9世纪中叶,部分罗斯人开始接受基督教,古斯拉夫文《圣经》也从保加利亚传入罗斯。女大公奥尔加于公元957年率亲兵队来到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并得到皇帝的馈赠。基辅大公于公元988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强令全体罗斯居民下河接受洗礼,拜占庭派出大教长列昂主持罗斯人的洗礼,罗斯国开始大规模修建教堂。罗斯教会从1037年起隶属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此后200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主教和主教都由希腊人充任,13世纪以后宗教权力才转入罗斯人之手。

1054年,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死后,其子三分天下:长子承袭大公权位,控制基辅和诺夫哥罗德地区;次子占有车尔尼戈夫地区;三子据有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和佩雷雅斯拉夫地区。名义上三人共治,实际上则各行其是,因此基辅罗斯已经解体。

11和12世纪之交,罗斯面临外族入侵的威胁,即南方的波洛伏齐人对罗斯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佩雷雅斯拉夫公爵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号召罗斯人一致对外,于1103年会见大公斯维亚托波克二世,决定团结所有诸侯的力量,共同对付波洛伏齐人。此举果然奏效,罗斯人不断取得胜利。

1113年基辅爆发起义,反对大公垄断食盐,发放高利贷。大贵族们商定邀请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出任大公。弗拉基米尔即位后首先镇压了人民起义,同时限制高利贷剥削,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大公政权的统治。弗拉基米尔在位13年(1113~1125年),虽企图恢复国家统一,但由于封建经济、政治的分散性,统一还是无法实现。其子穆斯提斯拉夫一世(1125~1132年)死后,罗斯完全进入封建割据时期。全国分裂为12个相对独立的诸侯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2114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