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林树中

林树中《转学杭州》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163 评论:0

这次变故,便是林树中早前投奔革命的胞弟林树人,在1949年5月平阳灵溪解放战争中不幸牺牲了。林树人(1931—1949),名光棣,温州师范学校毕业,1948年在鹤溪中心小学任教,参加地下党;1949年1月参军,5月不幸牺牲。2008年,林树中手书了《革命烈士林树人传》,具体如下:
林树人,原名光棣,1931年2月出生于平阳鹤溪的书香门第。祖父为清秀才,鹤溪镇中心小学的创办人,父亲毕业于温十中(现温中),曾任鹤溪镇中心小学校长。由于家庭文化熏陶,林树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且聪慧过人。读小学时,由此他的哥哥和三位同学在做作业,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树人走上去拿起书看了看说:“哪一道? 让我也看看。”坐在旁边做针线活的母亲说:“你年级比他们低,怎么也想做?”树人笑着说:“让我试试。”过了几分钟,这道题被他做出来了。
林树人上北港中心小学读书,正是抗日战争最剧烈时期。他目睹爱国知识分子一批批的从沦陷区回来,借用“北小”校舍创办南雁中学。当时“北小”及“雁中”都十分重视抗日救亡教育,他便在这样的爱国主义氛围中成长起来。14岁他小学毕业,考上温州师范学校。有次他在写给其兄树中的信中提到:“你说,路是人走出来的,难道灯就不是人点起来的吗?”这说明他当时就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父亲还鼓励他将来为国家建功立业;要读好书,先要学会做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之更名“树人”。
1947年冬,解放战争已从防御转入进攻,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且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经济发生困难,故他再也无心读书了,于是在温师普师部毕业后,于1948年初便在鹤溪镇中心小学任教。鹤溪处在游击区边缘,早就有党的地下组织。他不满于国民党的统治,读毛泽东有关中国农村阶级调查分析等书。不久,他便秘密入党,以教师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9年,他又依然弃教从军,在平阳县委青年组学习结束,分配到平阳独立大队任文化教员,一个多月后平阳解放。当时大刀会匪徒妄图颠覆新生的民主政权,发起疯狂进攻。1949年5月24日,林树人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手握手榴弹冲向敌人时,突被从丛林中跃出的两个匪徒连砍三刀。一个坚强的青年战士轰然倒下,光荣地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其壮烈事迹轰动全县,故乡多少人为之号泣,痛惜!
半个多世纪来,每年清明节,鹤溪镇中心小学师生都到林树人烈士墓前祭扫、瞻仰。最近鹤溪镇党委、人民政府上报拟建林树人烈士纪念亭。烈士的革命牺牲精神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
林树中与弟弟自小感情深厚,虽然早年被过继到了大伯一房,但是兄弟二人毕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1941年时父亲的离世,令这家中剩下的孤儿寡母更加紧密了。此时父亲已经不在了,林树人参加革命,在胜利曙光来临前却不幸牺牲,而林树中又远在北京读书,家中就没有了男丁,这对于这个地处鹤溪老街的传统家族来说,是一种极其困难的局面。弟弟牺牲于1949年5月,为了不让儿子在外分心,坚强的母亲一直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身处北平的林树中,最终还是通过另外的亲属,林树中才得知这一噩耗。知道了消息后的林树中立刻给母亲写去了一封长信——60多年过去了,这封手书依然被林树中精心保存在一个单独的文件夹中,似乎这是老人心中保留着的一块隐秘的角落。即便今天读来,当年的那股锥心之痛仍然一下子跃然纸上:


1949年得知弟弟林树人牺牲后写给母亲的信件


亲爱的母亲:
我提笔写这封信好几次了,但是终于又搁下笔来。母亲! 这叫我能写些什么呢! 但是却又怎样能写得完呢! 我真不知道要怎样说,才会对您创痕的心,有一点安慰,也不知怎样说,才能减低我这衷心的悲创。人在最悲哀的时候,只有呜咽,而我只有沉默——这可怕的沉默,我不会号哭,我只有发疯了!
母亲! 现在我已经知道,在这次革命的浪涛里,树人是牺牲了他宝贵的生命了。
记得三年前,我离开家的时候,树人背了我的包裹,送我到很远很远的野地里,临别时,还用最亲切的声音呼唤着我,并接连回头看了我好几次,谁想这就是最后的一面! 在北平时,我时常做梦,梦到他忽然从天上掉到北平来,因而狂喜,在梦中我是如何热烈地计划着带他去逛古迹名胜,梦醒后,我总想到,他终有一日会到北平来的,北平解放后,他堆着来信,说要北上,当时我便毅然决然叫他来,并且还说,见面的时候,我还要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亲热一下,但是,现在这些都只有束之于无法兑现的梦境了!
母亲! 你可知道树人牺牲的消息,对我是无法隐瞒的。但是您不愿意我这远方的游子在孤寂的心灵上很快地捅进一把尖刀,终于不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先是不来信,后来了信,还是不肯告诉我他的死讯,让悲哀独自啃食着您的心。这几年来,父亲的去世,曾使您变成一个瘦削的沉默的老人,笑意轻易不会爬上您那长满着皱纹的脸。好容易几年的挣扎,弟妹也长大了,我也进了大学,好日子正在等待着我们,但是却又有着这次的变故,我真不忍想象,您现在的脸已变成怎样了,我想您要是更瘦了,这叫我做儿子的,在几千里路外怎能心安呢? 我心里有着千言万语要倾诉吐,但是我能说得出来的又是什么呢?
我希望这封信给您带去的,是安慰,而不是更多的悲哀。人总要死了,不过早晚而已,死者临死时虽然难过,但是死后就很安静了,他再不会痛苦,痛苦的只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我们痛苦对于死者,并没有好处,要活着的人,活得更坚强些,那才是纪念死者最好的方法。
母亲,人弟在参军前,不叫您知道,可见他在事前曾经有厉害的理智与感情的斗争,最后终于参军并致牺牲,实在是一种勇敢无我的行为,他的精神是伟大的,死难是光荣的,死能得其所,可谓死而无憾,一个人,谁不希望自己好,自己家好,但整个国度不好,社会不好,则一家人也好不了,要自己好,先要大家好,大家好了,自己当然也好了,人弟为了大家好,不惜牺牲自己,这便是革命者伟大的精神,我寻思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如今人弟已先我而做到,这实在是件枉可喜慰的事,我们家里既然有了革命的志士,岂可没有一个志士的母亲,我想您是可以并且应当担当这个称号的,至于我今后,当应拭干眼泪,勇敢地投向革命阵营,踏着人弟鲜明的血迹前进,他的灵魂将永远活在我心的深处,他的精神,将永远在我的前路照耀,今后人弟未完成的任务,将由我去继续完成。
亲爱的母亲! 擦干您的眼泪吧! 要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要这四万万五千万优秀的黄帝子孙有个美好的将来,便需要革命;要革命便要牺牲,革命结出花果的美丽,便是人弟他们这些革命者牺牲的美丽,他们将永远受到人们的讴歌和景仰的。


1950年与母亲和妹妹林素娥合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刚参加完开国大典的林树中很快便返回了家乡。虽然母亲不说,但老人当然希望眼下唯一的儿子能够留在身边,至少离家近一些。1950年上半年,回乡后的林树中在永嘉县罗浮小学任教一名大学生去做小学教员,这在当年来说的话无疑是大材小用。但由于此地同属温州市辖范围离平阳很近,因此林树中也就无暇顾及了。是年9月,林树中来到杭州,转学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开启了他求学美院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其前身为建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于在抗战期间有过一段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经历,因此在解放后的1950年,当国立北平艺专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时,它就更名为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此后这所学校又有了几度调整,1958年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并延续至今。“国美”和“央美”一样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领军者,堪称两个龙头;而林树中在这两所学校都有过正式的求学经历,这在国内美术界当中也是较为难得的。
当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一职的是刘开渠先生;而从延安来的江丰先生担任副院长。作为一位从延安走出的老革命,当时江丰的言行实际上左右着美院乃至中国整个美术界的风向。毫无疑问,江丰是坚定保卫革命文艺、现实主义美术的中流砥柱,排斥所谓的“资产阶级文艺观”和“形式主义”;另一方面,那时的江丰甚至反对国画,认为国画不能为人民服务,必须加以改造。江丰于1951年调回中央美院,后接任去世的徐悲鸿先生担院长一职;在之后的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将原先的“国画”变成了“彩墨画”,成立“彩墨画系”,而素描则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成为包括“彩墨画”在内各系共同的大课。因此在这一阶段,国画教师都处于一个较为微妙的位置上——而此时直接指导林树中的老师,恰恰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林树中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公鸡》,就颇有潘师影响的痕迹。此外由于江丰主张延安的一整套美术创作体系,当时的华东分院引进了连环画、木刻、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也大大开拓了林树中的创作面貌,培养了他多方面的美术能力:创作于1951年的《妇人像》,指导老师是庞薰琹先生,体现的是国画材料和西画技法的有机结合;《妇人半身像》是水彩画作品,指导老师朱金楼先生出身上海美专,当时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务主任兼彩墨画系主任;木刻版画《小军舰》的指导老师则是张漾兮先生,他早年参加进步运动并从事木刻创作,受珂勒惠支影响,作品多宣传抗日救亡与反映旧时社会之黑暗痛苦,后期注重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作品多以简练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新风貌,富于抒情意味和民族特色,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期间任版画系主任;此外,林树中还有《你也想来?》《一张出卖台湾和澎湖列岛的绝契》等漫画创作,样式面貌实可谓多元。


林树中1953年画作《公鸡》


也是从这时开始,林树中对理论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的学校并没有开设中国美术史的课程,林树中就开始自学。刚到杭州不久,他就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写了一些美术评论、文艺报道方面的短文,如在《当代日报》《安徽日报》《美术座谈》分别发表《活跃了的孤山》《要珍视古代文化遗产——寿县应把唐朝佛像保护好》《初阳台上》《要是鲁迅先生还活着》《我是这样选择和处理题材的》《电影<上饶集中营>笔谈》等;下乡参加土改,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苏北人民热爱毛主席》的署名文章;同时他还成为《文艺报》的通讯员,发表下乡的报告文学,可以说相当活跃。
1953年7月,28岁的林树中结束了美院学习的生涯,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林树中的毕业创作是《和平代表参观佛子岭水库》、连环画《我爱苏联人》(与金立德、于长拱等合画),并且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佛子岭大坝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东源上游,1952年1月动工,1954年11月建成,历时2年又10个月。这是建国后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也成为这一时期美术创作——尤其是华东地区画家们常常表现的一个题材。林树中以此作为自己毕业创作的主题,既是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同时也带有着那个时代独特而鲜明的印记。


1953年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毕业班前往佛子岭水库体验生活



林树中1953年毕业创作年画《和平代表参观佛子岭水库》



1953年林树中(后排右一)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的毕业合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nshuzhong/202212148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