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林树中

林树中《初授创作》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170 评论:0

1953年9月,28岁的林树中被分配来到南艺的前身——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就此开始了与这所学校长达61载的不解之缘。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是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而成的,校址位于江苏无锡社桥。合并工作于1952年12月8日完成,从此,这一天也就成为了之后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定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从而完成了学校的本科建制。

尽管在之前与华东艺专并无交集,然而这所学校冥冥之中却似与林树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东艺专的前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立于1912年(时名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始人刘海粟。蔡元培先生曾任上海美专董事局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的新型美术院校。这所学校的成立,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确立先进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的实验平台。正是由于上海美专首开海派美术教育之先河,随之各种艺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使当时的上海成为全国之最,并迅速辐射到杭州、苏州、北京、南京、广州、重庆等地,使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具有规模系列效应,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在此阶段,上海美专培养了许多的人才;而作为一所私校,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曾有过在其间授课的经历。如蒋兆和先生于1930—1932年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而潘天寿先生,也在1923年至上海后担任过上海美专教授这两位先生,先后在北平艺专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期间担任过林树中的授课老师。

组成华东艺专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1922年由颜文棵、朱士杰、胡粹中等创办的一所私立美术学校。初设国画、西画两科,1933年增设高中艺术科,1934年增设实用美术科和实习工场。该校创始人颜文棵先生1928年赴法国留学,回国时购回了一大批美术教具和书籍,其中光石膏模型就多达480件,一度为全国所瞩目。后来全国很多美术高校的石膏模型教具,也多是从苏州美专翻模而来。1952年,颜文棵担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兼教授——此时林树中还在学校就读;而林树中刚刚入学北平艺专时的第一位老师董希文先生,也是由苏州美专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如此说来,林树中与华东艺专的“前世”间,可谓颇具渊源。

初到无锡进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林树中成为美术系一年级的创作课教师。教学之余,他勤于创作,其中木刻《桥》表现了当时华东艺专所在地无锡社桥一带的风景,展示了那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烈场面。这幅作品发表在1955年12月的《江苏文艺》上,并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版画展,颇获好评。著名版画家杨涵是木刻运动的参与者,曾担任新四军《苏中报》专职木刻创作员,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野战军从事随军美术创作,解放后任南京军区军史创作室负责人,其代表作品有《赔碗》《修运河水闸》《淮海战役》等。杨涵先生看到这幅《桥》后十分欣赏,曾撰文称林树中为江苏最有希望的青年木刻家。此作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除此之外,林树中还创作有《卖余粮图》(独幅画)刊登发表于1954年12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年画《想出来没有》及连环画《女钻探工》(任编文,与金若水、叶善绿合作画),其中连环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还积极参与连环画的编文工作,相关作品包括《她上了圈套》《铁花》《海上风暴》,都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林树中1955年作木刻《桥》参加第二届全国版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林树中表现出对写作乃至美术史论研究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首先还是与创作实践联系在一起的。1955年,基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林树中开始参与撰写《速写的理论与技法》书稿。此书由华东艺专美术系速写教学小组编写,后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8年11月出版。这是一本兼顾专业和普及的读物,并且除了技法介绍外还带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书中这样写道:

我们写这本书的动机是觉得有许多专业的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的学生们,虽然大多受过速写的锻炼,但有的还缺少系统知识,希望能作为他们学习时的参考;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从事实际工作的美术爱好者,由于他们生活丰富、新鲜事物不断在周围出现,促使他们更有一种表现的要求,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院校学习,对于速写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自然更有迫切的需要。因此我们也希望对工厂、部队、机关,从事农村工作的一些干部,以及那些从事业余美术活动的同志们和一些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会有一些具体的帮助;我们从事这本书的写作,也希望对速写的学术讨论起一些作用。

参与撰写的速写教学小组共有五人:林希元、张树云、董芝亭、陈冰心和林树中。初稿由林树中执笔关于理论部分,陈冰心执笔关于技法部分(并插图),经过教学小组讨论,最后由林树中统一写成。时任美术系领导的谢海燕、俞成辉对此书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可以说在这本书的撰写工作中,林树中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书中《生活、速写、创作》一章,即是林树中为之写作的专文,在全书结构中具有一定理论提升的作用。虽然是创作理论,但这是他从过去的那种报刊投稿,首次进入到较为系统的美术理论领域的一次尝试——对于林树中个人的美术理论研究之路而言,这次写作无疑具有不凡的意义。

《速写的理论与技法》书影

这一阶段当中,林树中还撰写了《中国原始时代美术初探》——这是林树中所写最早的考古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林树中当时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打算,于是去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副博士研究生”——这篇文章即是为报名而作。因为外语的原因,林树中最终未能如愿被北大录取,但在此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北大的苏秉琦教授、宿白教授和同乡前辈夏鼐先生,之后多年他与这些先生们都保持着联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学,林树中了解到运用考古与中国美术史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这对他一生的科研和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林树中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但却也因此被一些同事视为“不安分”“不务正业”。正当他打算选择将美术史论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时,一个小小的院内调动恰逢其时地到来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nshuzhong/202212148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