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建立和巩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1900年7月,列宁摆脱沙皇警察当局的监视,到国外筹办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和组织准备。12月,《火星报》在莱比锡正式创刊。此后,列宁随该报编辑部的迁移而辗转于慕尼黑、伦敦、日内瓦等地,通过《火星报》与俄国国内的社会民主党组织和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1901—1902年列宁写了《怎么办?》一书,指出经济主义是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批判俄国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否定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地位和革命理论指导作用的机会主义观点,强调必须建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在列宁的倡议和亲自参与下,《火星报》编辑部制定了党纲草案,筹备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于1903年召开,因组织原则上的尖锐分歧而形成两派——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少数派)。1904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揭露孟什维克在党的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全面论述了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强调组织统一对于无产阶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指出党是工人阶级先进的有觉悟的有组织的部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部队。
1905年初,彼得堡发生了“流血星期日”事件,沙皇政府的暴行激起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与抗争,从而揭开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4月列宁在伦敦主持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7月列宁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策略,全面阐述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策略,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工农联盟、工农民主专政、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1月,列宁在革命形势的紧要关头由国外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布尔什维克的工作。
1905年12月,莫斯科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反响,成为俄国第一次革命的高潮。在1906年4月和1907年5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和第五次(伦敦)代表大会上,列宁围绕无产阶级革命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述布尔什维克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1907年6月,沙皇政府发动六三政变,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告终。
1907年底列宁再度出国,开始为期近十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列宁在颠沛流离的侨居生活中从未间断理论著述和研究工作。他针对革命失败后出现的思想混乱,在1908年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驳斥了俄国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揭露了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实质,系统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这部著作对于布尔什维克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起了重要作用。
这期间列宁还致力于总结俄国革命经验,领导布尔什维克实行秘密工作和合法工作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同召回派和孟什维克取消派作斗争。1912年列宁在布拉格主持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取消派清除出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领导俄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01.列宁(1900年)
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明斯克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这次大会没有通过明确的党纲,大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很快就遭到沙皇政府的破坏,而地方党组织又十分涣散,因此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实际上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了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于1900年7月去国外同劳动解放社商议创办全俄秘密政治报纸《火星报》,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准备。经列宁不懈努力,《火星报》创刊号于1900年12月24日面世,题词是:“星星之火将燃成熊熊烈焰!”列宁为创刊号撰写了题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的社论,总结了俄国社会民主运动的历史教训,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引导群众进行自觉的革命斗争。创刊号还发表了列宁的《对华战争》一文,这是列宁论述中国问题的最早的一篇文章。(02-03)
02.1900年12月24日在莱比锡出版的《火星报》创刊号
03.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明斯克)
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
——列宁《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
《火星报》编委会由列宁、普列汉诺夫等6人组成,列宁主持编辑部工作。1901年,克鲁普斯卡娅流放期满,来到慕尼黑与列宁并肩战斗,担任编辑部秘书。《火星报》得到了欧洲工人运动活动家的支持。(04-05)
04.《火星报》编委
05.支持《火星报》出版的工人运动活动家
列宁为办好《火星报》殚精竭虑。他亲自确定办报方针,拟定每号报纸的出版计划,物色撰稿人,编审稿件,指导《火星报》代办员的活动。除了承担编辑部的繁重工作,他还撰写大量文章,阐述党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批判机会主义思潮,评述国内国际重大政治事件。为了保证《火星报》出版的安全,编辑部于1902年4月由慕尼黑迁往伦敦。(06-09)
06.1900—1902年《火星报》编辑部经常开会的地方(慕尼黑利奥波德大街41号)
07.列宁1900年9月—1901年4月在慕尼黑居住过的地方
08.列宁1902—1903年编辑《火星报》的地方(伦敦克勒肯韦尔草坪甲37号)
09.列宁1902—1903年在伦敦居住的地方(伦敦霍尔福广场30号)
我们这里大家都争相阅读《火星报》,不管运来多少,都能散发出去。由于有了这份报纸,现在感觉工人们热情高涨。
——《火星报》代办员伊·瓦·巴布什金给编辑部的信
为了使《火星报》能够顺利出版并不断扩大在国内的影响,列宁亲自组织领导了该报的印刷、运送和发行等秘密工作。经列宁缜密巧妙安排,《火星报》得以避开沙皇警察密探的监视,在俄国大量发行。到1903年夏,在俄国100多个城市都能看到《火星报》。(10-12)
10.《火星报》创刊号的印刷所(德国莱比锡俄国人街48号)
11.设在基什尼奥夫的俄国第一个《火星报》秘密印刷所
12.用来秘密运送《火星报》的双层底手提箱
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列宁《从何着手?》
列宁以《火星报》为依托进行建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通过在国内的职业革命家、《火星报》代办员组建火星派小组和委员会,培养党的骨干,团结和壮大党的力量。到1902年底,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民主党委员会都明确表示拥护《火星报》。《火星报》组织为筹备和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贡献。(13)
13.《火星报》国内代办员
在《火星报》的旗帜下,革命力量开始在俄国逐步积聚起来,这股力量以后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显示出列宁的策略和列宁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无坚不摧的威力。
——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回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在列宁的倡导和鼓励下,俄国各地的《火星报》代办员不顾反动当局的威胁和迫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积极开展工作,使这份革命的报纸得以广为传播。列宁经常会见来自国内的《火星报》代办员,并与他们保持频繁的通信联系。列宁的关心、启发和引导使一大批革命者迅速成长起来。(13)
13.《火星报》国内代办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列宁《怎么办?》
列宁在1901年秋至1902年撰写的《怎么办?》一书,是批判在俄国流行的经济主义观点、阐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重要著作。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贬低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抹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地位的机会主义观点,强调指出:工人运动不会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运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领导劳苦大众进行经济斗争,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广泛深入的政治斗争;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建立“一个由职业革命家组成而由全体人民的真正的政治领袖们领导的组织”。《怎么办?》一书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14-16)
14.《怎么办?》一书封面(1902年斯图加特版)
15.《怎么办?》一书的出版者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约·狄茨
16.沙皇警察当局关于《怎么办?》一书的案卷
在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的斗争中,列宁特别关注农民和土地问题,强调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列宁撰写了《工人政党和农民》、《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以及《告贫苦农民》等重要文章,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在农民和土地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立场和策略原则,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农民说明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奋斗目标。(17-18)
17.1902年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手稿第1页
18.1903年列宁《告贫苦农民》小册子封面
1903年7月30日—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火星报》编委会为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草拟了党纲和党章草案。代表大会开幕后,列宁被选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会议主席团成员主持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就各项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做了大量释疑解惑的工作。大会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普列汉诺夫和列宁草拟的党纲和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火星报》编委会、中央委员会、总委员会。大会确定《火星报》为党的中央机关报。这次代表大会完成了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的任务。(19)
19.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油画) Ю.维诺格拉多夫
在制定和讨论党纲的过程中,列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涉及党的政治路线、策略思想和组织路线的重大问题上,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纠正普列汉诺夫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片面性,科学地分析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阐明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总结了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23)
20.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21.《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记录》一书封面
2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1905年日内瓦版)
23.1902年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手稿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只有布尔什维主义存在的整个时期的历史,才能令人满意地说明,为什么它能够建立为无产阶级胜利所必需的铁的纪律并能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住这种纪律。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大会代表在讨论党纲和党章等重大议题过程中形成了两派:以列宁为代表的彻底的火星派和以尔·马尔托夫为代表的“温和的”火星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列宁及其拥护者成为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的音译),马尔托夫及其追随者成为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俄语“少数派”的音译)。(24-25)
24.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机关报成员
25.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
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列宁《为〈工人报〉写的文章》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列宁和多数派代表到伦敦海格特公墓拜谒马克思墓。(26)
26.在马克思墓前(油画) А.莫拉沃夫
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
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孟什维克拒不执行大会决议,成立少数派常务局,制定派别活动的纲领和控制党中央的措施。1903年10月,在普列汉诺夫的支持下,孟什维克夺取了《火星报》领导权,在总委员会中窃取了多数席位。这些分裂和破坏活动造成了党内的严重危机。列宁于11月1日退出《火星报》编委会和总委员会,以示抗议。1904年2—5月他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列宁着重批判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指出孟什维克是要建立一个组织涣散、没有定型、成分复杂的政党。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工人阶级中最优秀、最忠于革命事业的人组成的,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觉悟的部队;党只有成为由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团结起来的部队,才能起先进部队的作用;党必须根据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党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中的最高形式,它领导工人阶级的其他组织。(27-30)
27.列宁《给〈火星报〉编辑部的信》(《我为什么退出了〈火星报〉编辑部?》)(1903年12月在日内瓦印成单页)
28.《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封面(1904年日内瓦版)
29.列宁填写的日内瓦读者协会登记表(1904年12月12日)
30.日内瓦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列宁曾在此写作《进一步,退两步》一书。
党内危机正在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摆脱这个危机愈来愈困难了。……每个稍微了解危机的进程,稍微珍视党的荣誉和尊严的人早已明白,除了召开党代表大会以外,不可能有别的出路。
——列宁《关于成立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的通知(草案)》
鉴于孟什维克的分裂活动日益加剧,列宁认为摆脱党内危机的出路在于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1904年8月,列宁在日内瓦的卡鲁日主持召开了有22位布尔什维克参加的会议,为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作准备。同年9—12月间,俄国国内的多数派地方委员会也呼吁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31-34)
31.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成员
32.日内瓦的兰多尔特咖啡馆,列宁1903—1904年常在这里会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
33.列宁设计的保存秘密文件的有暗箱的棋桌
34.日内瓦的卡鲁日
《前进报》的方针就是旧《火星报》的方针。《前进报》为了捍卫旧《火星报》正在同新《火星报》进行坚决的斗争。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简况》
1904年底,根据列宁的倡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创办《前进报》(周报)。《前进报》于1905年初问世。这是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秘密报纸,它为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传播布尔什维克的科学理论、筹备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起了重要作用。(35-37)
35.载有列宁《专制制度和无产阶级》一文的《前进报》创刊号
36.《前进报》的征订广告
现在我们情绪高涨,大家都拼命干。昨天发表了我们《前进报》出版的广告。所有的多数派都空前地欢欣鼓舞。……多数派的委员会正在联合起来,已经选出了常务局,现在机关报将把它们完全联合在一起。乌拉!不要泄气,现在我们会愈来愈有生气。
——列宁1904年12月24日给玛·莫·埃森的信
37.《前进报》编辑部成员
1905年1月16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爆发了罢工,很快发展成全市大罢工。1月22日星期日当天,14万工人及家属在格·阿·加邦神父煽动和组织下,前往宫廷广场向沙皇请愿,结果惨遭沙皇军警镇压,一千多人被杀,数千人受伤,史称“流血星期日”。沙皇政府的暴行激起工人和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一事件揭开了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38-40)
38.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门前的罢工群众
39.1905年1月22日沙皇军队在彼得堡冬宫前向和平请愿的工人开枪
40.彼得堡瓦西里耶夫岛的“流血星期日”(油画) B.马科夫斯基
工人阶级从国内战争中得到了巨大教训;无产阶级在一天当中所受到的革命教育,是他们在浑浑噩噩的、平常的、受压制的生活中几个月、几年都受不到的。英勇的彼得堡无产阶级的口号“不自由毋宁死!”,现在已经响彻全俄国。事件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列宁《俄国革命的开始》
“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后,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敏锐洞察力,立即指明了这次事件的性质和影响。他在《前进报》上先后发表《俄国革命》、《俄国革命的开始》等文章,指出俄国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伟大斗争,这一斗争将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列宁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确定自己的斗争方向和工作重点,履行自己的使命,真正发挥先锋队的作用。(41)
41.《俄国革命的开始》一文,载于1905年1月31日《前进报》第4号。
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在列宁的周密部署和有力推动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05年4月25日至5月10日在伦敦召开;孟什维克拒绝参加,而在日内瓦单独召开了代表会议。列宁主持了代表大会,为大会起草了有关武装起义、临时革命政府、党的公开政治活动和农民运动等问题的决议。代表大会制定了党在革命中的策略路线;修订了党章,采用了列宁关于党员资格的表述;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作为党的唯一领导中心;决定创办新的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取代《前进报》。中央委员会任命列宁为《无产者报》主编和中央驻国外代表。俄国大多数党组织拥护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把它当做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战斗纲领。(42-44)
42.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油画) A.柳比莫夫
43.列宁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书
44.《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记录》封面(1906年日内瓦版)
现在,我们应当向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指出,只提革命这个口号是不够的,必须清楚而毫不含糊地、彻底而坚决地把革命的内容本身确定下来。而能够这样确定革命内容的就是那个唯一能够正确表明革命“彻底胜利”的口号: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
——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为了贯彻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捍卫布尔什维克的策略路线,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列宁于1905年6—7月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列宁阐释了布尔什维克关于革命的性质、前途、动力和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他指出:无产阶级应当而且能够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工农联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武装起义是革命胜利的最重要手段。列宁在书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革命阶段,无产阶级在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后,应当不失时机地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45-46)
45.《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封面(1905年日内瓦版)
46.《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手稿第1页
革命军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靠暴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问题,而在现代斗争中,暴力组织就是军事组织。
——列宁《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
1905年,工人罢工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军队中的革命情绪也不断高涨。6月,沙俄海军的“波将金”号装甲舰举行起义。列宁对起义给予高度评价。他在《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一文中指出,这次起义标志着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47-51)
47.《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一文手稿
48.“波将金”号装甲舰
整个俄国怒火燃烧,高呼着砸碎奴役制度的锁链!政府想要血洗全国,却忘了军队是由被压迫人民的子弟组成的。“波将金”号全体舰员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我们再也不愿充当屠杀我国人民的刽子手。我们的口号是:誓死为全俄国人民的自由而战!
——摘自“波将金”号的宣言
49.“波将金”号装甲舰起义(油画) Н.舍斯托帕洛夫
50.“波将金”号装甲舰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51.列宁1905年在日内瓦会见水兵阿·尼·马秋申科(油画) М.特鲁法诺夫 Н.捷列波夫
莫斯科的革命事变,是暴风雨来临时的第一道闪电,它照亮了一个新的战场。
——列宁《莫斯科的政治罢工和街头斗争》
1905年10月,俄国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出现新的局面,政治罢工浪潮不断高涨,从莫斯科、彼得堡扩展到全国所有的工业中心和城市,甚至蔓延到各边疆地区,形成全俄政治总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达200多万人。在罢工的城市还成立了领导罢工的政治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工农代表苏维埃。十月罢工显示出无产阶级运动的力量和声势,迫使沙皇于10月30日颁布宣言,许诺公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并许诺召开具有立法职能的国家杜马。(52)
52.1905年11月2日莫斯科民众举行示威,为在游行中遇害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家尼·埃·鲍曼送葬。
沙皇的让步确实是革命的极其伟大的胜利,但是这一胜利还远远不能决定整个自由事业的命运。沙皇还远远没有投降。专制制度根本没有不复存在。它只不过是把战场留给敌人,从战场上退却了,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退却了,但是它还远远没有被击溃,它还在集结自己的力量,革命的人民还要解决许多极其重大的战斗任务,才能使革命取得真正的完全的胜利。
——列宁《革命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沙皇的诏书颁发以后,列宁立即看穿了反动当局的欺骗手法。他撰写了《革命第一个回合的胜利》等文章,揭露沙皇的让步只是一纸空文,是缓兵之计。列宁要求工人阶级擦亮眼睛,认清形势,丢掉幻想,继续战斗,坚决彻底地铲除沙皇专制制度。(53-54)
53.1905年10月基辅人民的集会
54.1905年10月彼得堡工人举行游行示威
出版物现在有十分之九可以成为,甚至可以“合法地”成为党的出版物。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鉴于国内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列宁于1905年11月21日从国外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布尔什维克的工作。11月22日列宁召开《新生活报》编辑部布尔什维克编辑人员和党的积极分子会议,确定了编辑部成员和办报方针。《新生活报》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合法报纸,实际上成了党中央的机关报。列宁高度重视党报的政治方向,强调党的出版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为此,他专门撰写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对这个重要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在列宁亲自领导和推动下,《新生活报》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发行量高达8万份,对党的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12月15日,《新生活报》遭沙皇政府查封。(55-57)
55.回国途中(素描)
56.布尔什维克的合法报纸《新生活报》创刊号
57.《新生活报》的出版者和主要撰稿人
无产阶级的群众性的斗争走到了各种组织的前面,由罢工发展成了起义。这是俄国革命在1905年12月取得的最伟大的历史成果,这个成果也同从前的一切成果一样,是用极大的牺牲作代价换来的。
——列宁《莫斯科起义的教训》
1905年12月,莫斯科的政治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莫斯科工人奋不顾身地战斗了9天时间,虽然最终遭到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但是,十二月武装起义却成为俄国第一次革命的高潮,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群众性斗争进入新的阶段。列宁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对莫斯科起义的深远意义作了全面论述,对这次起义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他明确指出,莫斯科工人表现出了令人难忘的英雄气概,为俄国劳动人民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他强调伟大的群众性的斗争就要到来了,这将是武装起义,觉悟的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履行它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职责。列宁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对于后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指导意义。(58-59)
58.列宁《莫斯科起义的教训》,载于1906年9月11日《无产者报》第2号。
59.1905年12月的莫斯科街垒战(油画) Г.萨维茨基
1906年4月23日至5月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当前革命形势、党的土地纲领、武装斗争、对待杜马的态度等问题。列宁就这些议题作了报告和发言,阐明了布尔什维克的基本立场和策略原则。这次大会虽然是由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召开的统一代表大会,但两派在思想上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由于孟什维克在代表大会上占有票数优势,大会通过了他们提出的赞成土地地方公有、拒绝武装起义、支持杜马的决议。(60-62)
60.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会址(瑞典斯德哥尔摩人民宫)
61.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封面(1906年莫斯科版)
62.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封面(1906年彼得堡版)
代表大会闭幕后,列宁立即写了《前“布尔什维克”派出席统一代表大会的代表告全党书》,出席代表大会的26名布尔什维克签名表示赞同。《告全党书》阐明了社会民主工党在当前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指出代表大会对这些任务的理解和说明不完全正确,代表大会关于土地纲领、武装斗争和杜马的决议“暴露了在代表大会上占多数的前‘孟什维克’派的错误观点”,“我们应当而且一定要在思想上同这些决议作斗争”。《告全党书》声明反对任何分裂行为。“我们深信,工人的社会民主党组织应当是统一的,但是,在这些统一的组织里,应当对党内的问题广泛地展开自由的讨论,对党内生活中各种现象展开自由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评论。”(63)
63.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在列宁起草的《告全党书》上签名(油画) Н.帕夫洛夫
1906年5月22日,列宁化名卡尔波夫在彼得堡帕宁娜伯爵夫人民众文化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约3000人出席大会。列宁在演说中揭露了立宪民主党靠牺牲人民利益同沙皇政府搞交易的政策,批驳了为立宪民主党辩护的发言人的言论。大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决议案。决议提醒全体公民要警惕专制政府用暴力回答人民对自由的要求和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号召杜马中的工人团和农民团摆脱立宪民主党的影响,提出各自的独立的要求。决议指出:“专制政府的行为以及农民和全体人民的需要完全得不到满足的事实,已经使杜马外的决战不可避免,这是一场使人民争取掌握全部政权的决战,只有它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需要。”(64)
64.在彼得堡帕宁娜伯爵夫人民众文化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油画) M.索科洛夫
我国革命正处在困难时期,需要有团结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那种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顶住怀疑、消极、冷淡和不愿意斗争的情绪。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文献》
1907年5月13日至6月1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政党问题。列宁就这个问题作了报告,认为对黑帮政党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应进行坚决斗争,对自由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应揭露其假民主、真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驳斥了孟什维克认为在国家杜马内可以同立宪民主党人结成联盟的错误主张。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决议案,规定了对待所有非无产阶级党派的政治态度和策略原则。这次大会表明,列宁的思想理论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路线获得了巨大的胜利。(65-67)
65.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址(伦敦兄弟会教堂)
6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敦代表大会记录》封面(1909年版)
67.伦敦英国博物馆的阅览大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后列宁曾在此校订他在代表大会上的发言速记稿。
这将是一场顽强的战争。我们善于在革命以前长期进行工作。人们说我们坚如磐石,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社会民主党人已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党,这个党决不会因第一次军事进攻遭到失败而心灰意懒,决不会张皇失措,决不会热衷于冒险行动。这个党在走向社会主义,而没有把自己和自己的命运同资产阶级革命某个阶段的结局联结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它就不会有资产阶级革命的种种弱点。这个无产阶级的党正在走向胜利。
——列宁《政治短评》
1907年6月16日(俄历6月3日),沙皇政府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大臣会议主席彼·阿·斯托雷平实施白色恐怖政策,逮捕了杜马中的社会民主党党团全部代表。这就是俄国历史上的反革命“六三政变”,这一事件标志着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结束和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开始。在这个时期,成千上万革命者被流放,被投入监狱或被处死。革命的工人组织不能公开存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只得转入地下。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列宁坚定不移地领导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开展斗争。在孟什维克散布悲观失望情绪的时候,列宁撰写了一系列文章,阐明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增强工人阶级与全党同志的信心和斗志。(68-69)
68.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被监禁或流放的一些布尔什维克革命家
69.车里雅宾斯克州监狱转移犯人
1906年夏—1907年冬,列宁为摆脱沙皇警察的迫害,移居芬兰的库奥卡拉、赫尔辛福斯等地。他在芬兰继续指导布尔什维克的工作,秘密出版《无产者报》,为党的刊物撰写文章,总结革命经验。列宁在1907年11—12月撰写了《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这部重要著作。他依据俄国1905—1907年土地运动的经验,批判了地主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土地纲领以及孟什维克的土地地方公有化纲领。列宁阐明了布尔什维克的土地纲领,指出:俄国革命只有作为农民土地革命才能获得胜利,而如果不实行土地国有化,土地革命的历史使命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只有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推翻沙皇制度并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才能实现土地国有化。
1907年底,沙皇警察在芬兰到处搜寻列宁。列宁离开芬兰,经斯德哥尔摩去瑞士,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第二次国外流亡生活。(70-74)
70.列宁1906年夏—1907年冬住过的库奥卡拉的“瓦萨”别墅
71.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1907年6—7月居住过的斯季尔苏坚村舍
72.列宁1907年11月在赫尔辛福斯附近奥盖尔比住过的地方
73.列宁《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一书手稿最后一页
74.履冰涉险,流亡国外(油画) А.李洛夫
当我在彼得堡奔忙的时候,伊里奇险些死在去斯德哥尔摩的旅途中。……有个芬兰同志劝他在最近的海岛上船。这样做,就俄国警察不能在那里逮捕人这一点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到岛上去大约要在冰上步行三俄里。虽然已是12月了,可是冰并没有到处都冻结实。没有人愿意冒生命的危险,所以没有找着向导。后来两个喝得有些醉意的芬兰农民愿意送伊里奇,他们真是不知深浅的人。就这样,夜里在冰上走的时候,他们同伊里奇险些一同丧命——脚下一块地方的冰流动了。他们好容易才跑了出来。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从俄国到国外去》
在一切工人政党中,必然要形成明显程度不同的右翼,这个右翼在观点、策略和组织“路线”上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倾向。……了解一下这种倾向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对于巩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俄国工人阶级在自己的解放斗争中得到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列宁《〈十二年来〉文集序言》
列宁在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中从未停止理论著述活动。1907年他在避居芬兰期间审阅了《十二年来》文集第1卷的校样并写了序言。1907年12月底,他在出国途经斯德哥尔摩短暂停留期间,还去瑞典皇家图书馆进行研究工作。(75-77)
75.《十二年来》文集的扉页
76.彼得堡高等法院查禁《十二年来》文集的决定
77.斯德哥尔摩皇家图书馆的主阅览厅(左上角为列宁在登记簿上的签名:约·弗雷)
列宁根据布尔什维克中央的决定,把1906年9月创办的秘密报纸《无产者报》迁至日内瓦出版。从1908年春天起,列宁继续为《无产者报》撰写文章,并在日内瓦、巴黎、安特卫普和伦敦等地的各种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总结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教训,深入阐述俄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前途,逐条批驳孟什维克歪曲俄国革命性质的种种谬论。列宁的文章和演说澄清了革命队伍内部一度出现的思想混乱,使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明确了斗争方向,积极地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78)
78.载有列宁《革命和反革命》、《第三届杜马》、《新土地政策》、《世界政治中的易燃物》等文章的《无产者报》
您应当明了,当然,您也完全明了:一个党员一旦认识到某种学说极端错误和有害时,就必须起来反对这种学说。如果我不是绝对相信(我愈是阅读巴扎罗夫、波格丹诺夫之流的晦涩的原作,就愈相信)他们的著作从头至尾,从叶至根(直到马赫和阿芬那留斯)都完全是荒谬、有害、庸俗、说教的作品,我也不会来争论的。
——列宁1908年3月24日给阿·马·高尔基的信
列宁和阿·马·高尔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1908年4月下旬,列宁应高尔基夫妇邀请来到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小住。两位好友重逢,分外亲切。他们倾心交谈,一同游览名胜古迹,一起探访渔民生活。他们还就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当时亚·亚·波格丹诺夫、弗·亚·巴扎罗夫和阿·瓦·卢那察尔斯基也在那里。他们都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理论家,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但在哲学上却竭力宣扬唯心主义观点。在这方面,列宁同他们存在着重大分歧。高尔基想借此机会缓和列宁同他们因哲学争论而形成的紧张关系。但列宁深知,同他们的争论涉及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因此在同他们的会面和交谈中,列宁始终坚定地恪守自己的原则立场。(79-81)
79.列宁和高尔基(素描) П.瓦西里耶夫
80.列宁与波格丹诺夫对弈
81.列宁和高尔基在卡普里岛与渔民在一起(油画) Д.纳尔班江
尽管这是一本和俄国“马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著作,可是我希望,它作为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介绍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中所得出的哲学结论的参考书,将有所裨益。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版序言》
为了揭露哲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08年2—10月,列宁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是列宁批判唯心主义哲学思潮、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著作。列宁批判了波格丹诺夫、巴扎罗夫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系统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明“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物理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这部著作中,列宁还论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实质,阐明了哲学的党性原则。(82-84)
82.《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封面(1909年莫斯科版)
83.列宁为《无产者报》编辑部成员约·费·杜勃洛文斯基参加波格丹诺夫举办的哲学报告会草拟的《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的手稿
84.《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的发言人杜勃洛文斯基
1908年初,列宁尽管忙于编辑出版《无产者报》和党的其他工作,但仍然挤出时间在日内瓦各图书馆从事哲学研究,专心致志地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为了详细了解当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文献,他还在5月前往伦敦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工作了一个月。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引用的各类文献达200种。(85)
85.在日内瓦图书馆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油画) П.别洛乌索夫
一个能够通过联系群众而得到巩固以进行坚持不懈的工作的党,一个能够组织本阶级先锋队的先进阶级的党,一个努力以社会民主党的精神去影响无产阶级每一个现实表现的先进阶级的党,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列宁《走上大路》
1908年12月,列宁迁居法国巴黎。1909年1月,他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并就“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作了报告。会议期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同党内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和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会议最终根据列宁在报告中阐发的思想形成并通过了决议,确立了党的革命路线和组织原则。列宁高度评价这次代表会议的意义,指出这次会议“把我们的党引上了大路”,成为“俄国工人运动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86-88)
8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会议的主要决议以及列宁论述这次代表会议意义的《走上大路》一文
8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会议会址(巴黎阿列西亚街99号)
88.巴黎国立图书馆,列宁1909—1912年曾在此从事写作和研究。
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保存和巩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完成这项重大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同两种取消主义,即右的取消主义和左的取消主义进行斗争。
——列宁《〈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文献》
自1907年六三政变以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发生了严重危机。孟什维克队伍中出现了主张取消党的秘密斗争、鼓吹放弃革命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队伍中则出现了主张从国家杜马中召回工人代表、要求采取冒险行动的“召回派”。列宁认为,这两个派别构成了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的两个极端,但本质上都是小资产阶级摇摆性在工人运动中的反映。列宁坚持不懈地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取消派,又反对召回派,以保证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
1909年6月21—30日,列宁倡议召开的《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在巴黎举行。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有地方代表参加的布尔什维克中央的会议。会议批判了召回主义,指出它实质上是左的取消主义,“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革命派别布尔什维主义,必须同这两者划清界限”。会议还强调指出,“保存和巩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为此必须把合法工作和秘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89-90)
89.《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会址(原巴黎卡皮特咖啡馆)
90.列宁为《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起草的一些决议
1911年春,为了培养党的干部,列宁在巴黎郊区隆瑞莫创办了布尔什维克自己的党校。有18名学员在这里学习。列宁是主讲人,他首先辅导学员学习《共产党宣言》,然后系统地讲授政治经济学、土地问题、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唯物史观等专题,共50多讲。党校学业结束后,学员们回俄国开展革命工作,不少人成为党的重要骨干。(91-92)
91.隆瑞莫党校的隐秘入口
92.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在巴黎郊区隆瑞莫的住所
列宁讲课深受学员们的欢迎,这不仅因为他知识渊博,而且因为他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抽象的理论问题讲得明白易懂。他熟练地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常常把讲课变成生动活泼的座谈,把全体学员都吸引进来,使每个人都能参与、都有收获。在紧张的讲课之余,列宁还利用闲暇同学员们欢聚谈心。有时候,他还同克鲁普斯卡娅骑自行车郊游,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93-94)
93.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在巴黎郊外的公园里(水粉画) 古元
94.思考(素描) П.瓦西里耶夫
1911年6月,列宁在巴黎主持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侨居国外的中央委员会议,呼吁尽快召开中央全会和全党代表会议。经列宁积极筹划,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于1912年1月18—30日在布拉格召开,有20多个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与会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布尔什维克。列宁主持了代表会议。会议确定了党在新的革命形势下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通过了清除孟什维克取消派出党的决议,选举了新的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俄国局。这次会议是布尔什维克四年来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斗争的一次总结,是列宁为重整队伍、恢复和巩固党组织而进行的艰辛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建设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重要作用。
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决议高度评价了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决议还“斥责俄国自由派支持沙皇政府掠夺政策的行为”。(95-101)
95.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议的会址(巴黎)
9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会址(布拉格吉别恩街7号)
9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开会的房间
自从1912年以来,俄国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间已经有两年多没有派别活动,在统一的组织中、在统一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上的那种关于策略问题的争论没有了。现在的情况是,党同取消派已经完全决裂,党在1912年1月已经正式声明:取消派已不再属于党。
——列宁《论高喊统一而实则破坏统一的行为》
98.《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文件汇编》封面(1912年巴黎版)
99.列宁在1912年布拉格代表会议上(素描) П.别洛乌索夫
100.列宁拟订的《关于取消主义和取消派集团》的决议草案手稿
101.列宁和来自彼得堡的工人代表奥努夫里耶夫在布拉格街头(素描) П.别洛乌索夫
工人阶级需要知道真理!工人的报纸《真理报》应该对自己的名称负责,它就是用这个名称来履行自己使命的。
——《真理报》编者的话
1912年4月17日,勒拿金矿6000多名工人因不满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举行大罢工,沙皇军队开枪打死打伤约500人。沙皇政府的暴行在各大城市激起抗议和罢工的浪潮。为了指导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在各大工厂工人的资助下,创办了《真理报》。该报于5月5日面世。列宁充分肯定《真理报》创办的意义,指出这是彼得堡工人完成的一个伟大事业。他在国外全面指导编辑部的工作,经常为该报撰稿,实际上履行了主编的职能。在列宁领导下,《真理报》把工人群众团结在布尔什维克周围,成了一面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02-104)
102.1912年4月勒拿金矿的工人集会
103.《真理报》创刊号
勒拿屠杀事件引起的政治罢工和游行示威,表明俄国工人群众的革命运动正在发展。
——列宁《第四届杜马选举运动和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104.1912年4月17日沙皇军队枪杀勒拿金矿罢工工人(油画) К.尤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ening/20221164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