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柯岩

柯岩生平事迹《与报告文学的一场邂逅》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33 评论:0

粉碎“四人帮”后,社会进入调整期,人心变得浮躁,很多年青人玩世不恭,出现了信仰危机。柯岩无法继续去写单纯透明的儿童诗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她“想把活生生的优秀的人摆在青年眼前”,于是选择了报告文学。至于转型原因,她这么说:“开始是复刊后的《人民文学》约稿,我为什么愿意写呢? 是因为我感到青年信仰危机,我想告诉他们,他们对生活看得过于简单片面,生活中有丑恶,但主要是光明,还是有许许多多好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好人不总是浮在表面,要深入下去,才能找到。”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柯岩作为《人民文学》的特邀记者参加大会。记者小组成员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开始了采访,唯独柯岩还没找到满意的“对象”,不禁有些着急。一天,新华社的同志给柯岩送来一摞奇怪的信件,她打开一看,信里写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方程式和各种形式的数学符号,引起她极大的兴趣。很快柯岩联系上信件的主人——两位研究高端物理的青年科学家,交谈中,柯岩被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及对科学的钻研深深打动了,仅用一周时间,她就写出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
 第一次写报告文学,柯岩心里没底,还是用老办法读给编辑听,如果他走神了,就知道那处不吸引人,马上删掉或去重新寻找艺术表现手法。人民文学的编辑听完她朗诵,立刻被这篇立意向上、笔调清新的作品所打动。果然,文章一经刊登,收获无数读者好评,也使柯岩增强了写报告文学的信心。
 


 

1978年全国财贸大会时的柯岩(后排左一)、冰心(前排左二)、王愿坚(后排左二)、崔道怡(后排左三)、周明(前排右一)、王南宁(前排右二)与全国劳模张秉贵(前排左一)合影


 这年夏天,她采访“全国财贸战线先进工作者大会”,一个叫吴丙治的税收人员引起她的注意。不同于人们对税收人员的传统印象,吴丙治身上不但没官气,反而实打实地为百姓服务、急群众之所急。柯岩被他这种甘心“把手中有限的权力变成无尽的义务”的精神打动,写出报告文学《追赶太阳的人》。第二年春天,她又撰写报告文学《特邀代表》,发表于《光明日报》。
 


 

船长贝汉廷


 一次,柯岩得到一批关于远洋轮“汉川号”船长贝汉廷的材料,凭着对时代脉搏特有的敏感,她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素材。两个月后,“汉川号”停泊在天津新港码头,她马不停蹄地赶去采访贝船长,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贝船长身上的坚毅、果敢、机智让柯岩动容,一个从旧中国走出来的穷孩子,凭着刻苦努力学得一身好本领,不仅业务过硬,更为难得的是具有一种外交家的气魄。当大家质疑某批特殊货物无法一次性运载时,他胸有成竹地拿出标注了成千上万个部件装载部位的配载图且一次装配成功,震惊了汉堡港的德国专家,引来当地媒体追堵;当鹿特丹港的领航员有意刁难中国水手而故意把英语说得飞快时,他迎上去流利对答。对方改用法语,他也改法语,还有意识地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向对方问话,让对方深深折服;当我国从国外买回四条船,在保修期内发现冷藏舱渗水而厂家拒不维修时,他改攻冷藏业务,凭着对数据的详尽分析找出漏洞,让厂家付出七十二万美元的返修费,维护了祖国利益;当希腊“艾琳娜斯霍浦号”在九级大风袭击中下沉时,他带领“汉川号”不仅救助了全体希腊船员,还陪伴他们守护下沉船只两天两夜,令获救希腊船员永远铭刻于心,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员的风度……柯岩用诗一般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大家一个“邓小平式的船长”,让读者大呼过瘾。
 一位农场工人来信说:“如果我们正在前进的祖国,有几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百万个像贝汉廷这样的‘Master’,那么,我们的四化,会迅速实现的,我相信这一点。”
 有位读者这样写道:“读过《船长》,我简直沉浸在一种温馨、崇高的气氛里,感受到为四化而献身的人们心灵的美,感受到‘中国风度’的美。”
 柯岩说:“因为生活中经常充满风雨,我从来害怕哭兮兮,软塌塌的人物,而喜欢强者。”故而,她尽情讴歌那些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先进人物,一篇篇优美感人的报告文学先后出炉——《希望在哪里》中的老党员刘瑞峰,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读教育事业中;《东方明珠》里的刺绣专家李娥英所绣的《三猫图》,逼真的刺绣猫咪竟把鱼缸的金鱼吓得东躲西藏,原来每只猫眼都“用了三十六根线头,是把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丝线劈成二十四股,运用‘稀打底’,层层加色,层层施密的集套绣法”;《她爱——祖国的蓝天》中记录的全国优秀辅导员曹魁珍,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她不仅是“孩子的寒暑表”,还是“家长的贴心人”,为了祖国明天甘心奉献自己;《美的追求者》让我们看到画家韩美林坎坷的艺术生涯和对美的无限追求;《葡萄承认》里面的女农学家王惠珠,为改良葡萄,把青春奉献给了吐鲁番;《女人的魅力》里的那位创造超过百万产值的女经理张静身上,呈现出新时代女性的风范;在《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中,柯岩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宋庆龄这位女革命家身上的朴素之美与永恒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总部首长读了报告文学《希望在哪里》后,当即给柯岩写信,称赞她说:“这才是人民的作家!”
 这些优秀的报告文学获得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报告文学《船长》《特邀代表》荣获首届(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船长》不仅于2009年12月荣获“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船长〉的采访和写作》一文还被收入《报告文学创作谈》,并被收入北京师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教研室编写的《写作文选》;报告文学《美的追求者》于1981年获“十月文学奖”;柯岩也于1978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并任副会长,1986年1月又被聘为文汇报社报告文学征文评奖评委。
 柯岩这样评论报告文学所起的作用:“它将引你面对现实,了解一下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人生,了解一下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会使热爱的,爱得更加执著,更有丰富与深刻的内涵;会使不那么爱的,转化为爱,因为原来她是这样可爱。”她的这些作品带给人们希望与鼓舞,使青年人看到生活积极美好的一面。每篇发表后,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要想读者信赖,报告文学必须真实。柯岩说:“写作是一件严肃和艰难的事,绝不能只凭一时的热情而大笔一挥。谁是金子,谁是黄铜,要学会分辨。”所以她不敢有半点马虎,每个细节都要与大量相关人员反复核对,一篇报告文学下来,收集的资料和采访的录音都是厚厚一摞,后期整理工作特别繁重。有位同行对她说:“像你这样写累不累呀?”
 


 

柯岩与工人师傅在一起


 她打趣道:“开始当然累,但后面就不累了。像你那样开头倒不累,听了就写,写一篇报告文学打一场官司,谁受得了?”这位同行不好意思地笑了。
 柯岩善于从前辈处吸取经验。科学大会后组织登山,她和写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前辈徐迟一道,两人边爬边聊。徐迟对她说:“要写好报告文学,一定要见见你采访对象的对立面,让他把反面意见说深说透,你才好判断。”老作家的经验之谈,使她受益匪浅。之后她每写一篇,都要与对采访对象有意见的相关人员见上一面。经反复调查判断,柯岩对采访人物肯定的同时,从不回避他的缺点。
 此时柯岩虽干劲十足,身体却发出警告。那次爬山,她只爬了一会儿就感到心脏疼得不得了,浑身出虚汗,四肢无力。见徐迟那么大年纪都登上去了,她也不甘示弱,一定要爬到顶上。下山后,她体力不支被送进医院,诊断结果竟是心脏病。她还挺吃惊,自己怎么会得心脏病? 医生询问她发病前后所做的事情,怒道:“你也太无知了,怎么能这么逞强?你不顾身体状况硬行登山的结果,是随时会出现心肌梗塞!看,你的血管都变细了……”她惊出一身冷汗。
 柯岩涉足报告文学始于一次偶然约稿,她被生活中这些崇高、美好的现实人物感动之后,将这份感动通过细腻、诗意的笔触一一展现给读者,催人奋进向上。她收到来自四面八方青年人的来信,他们说:“你虽然标明是报告文学,但我们仍然不相信,因为骗我们的人太多了,我们专门写信到你所写人物的单位一个个去问,打电话去调查,人家回答说确实是真的,是真的有这么个人,也真有这些事迹——非常感谢你,在青年惶惑的时候,你没有任我们下滑,也没有把我们拉向谬误。”
 柯岩读后激动得落下泪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奖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keyanzhuan/202212174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