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家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3日 阅读:158 评论:0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共和国的功臣,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童年在北京当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二十一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二十六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他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邓稼先从美国回来时,我们的祖国仍然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而当时的美国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非常优厚的工作待遇。对于他的回国,许多人都不理解。1950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从美国带了什么回来,他笑了笑说:“给父亲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其他没有什么可带,对了,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然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经常饥肠辘辘,响声如鼓,有的饿得睡不着,半夜爬起来喝水。当时,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支援,他把粮票全都用来买饼干之类的东西,在工作紧张时分给同事们共享。自己从来不舍得独自吃一片。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地度过了整整十年的单身汉生活,有十五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他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有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的妻子是位医学教授,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心里放不下,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质。随后,邓稼先仍然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

邓稼先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对每一次试验都极其负责。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总是最先出现在第一线。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都是提着脑袋作业的生死时刻,他每一次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那些现场作业者看见了他,更有信心了。在最后一次极危险的试验中,他病到步履艰难之时,还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第一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戈壁大漠的罗布泊,回到了北京,他还想坚持去参加科学研讨会。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他的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都来安慰他。他平静地说:“我干这个工作,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党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科研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核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时,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有人传说,中国的原子弹是美国人帮助研制的,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中国,正是有了邓稼先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在邓稼先去世十三年后,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人——邓稼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kexuejia/202211314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