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装备可靠性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345 评论:0

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是设计时赋予装备的旨在减少故障、提高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的质量特性。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可靠度。装备的可靠性好,发生故障(失效)的可能性就小,可以提高装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装备的军事效能,并降低维修费用。

装备可靠性分为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基本可靠性是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工作时间或概率。它反映装备对维修人力的要求。任务可靠性是装备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反映装备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环境适应性是指装备对所处的周围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振动、冲击、辐射、盐雾等)的适应能力。它反映装备在使用中适应和抗拒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装备可靠性主要用装备对环境的敏感性和性能随时间衰退的程度、故障的多少及维修的频数等来衡量。装备可靠性的基本要求有定量要求和定性要求两种。定量要求用直接同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性、人力维修费用和后勤保障费用等有关的指标(参数)规定。通常有平均不能工作事件间隔时间(MTBDE)、可靠度〔R(t)〕、故障率(λ)、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MTBC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平均拆卸间隔时间(MTBR)、平均需求间隔时间(MTBD)、使用寿命(T)、平均寿命()等。不同类型装备,根据其使用特点,确定不同的可靠性参数。定性要求是在某些装备系统的可靠性难以规定定量指标和验证方法时,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和验收准则。通常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来确定。提高装备可靠性的主要途径是:选择最佳的设计原理和方案;确定结构和零部件的合理外型和尺寸;遴选原材料;控制作业工艺和工序;严格进行产品检验试验和鉴定验收等。

装备可靠性的研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研究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为起步阶段,60~70年代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装备的构造越来越复杂,使用环境日趋严酷,维修保障费用不断增长,促使装备可靠性研究日益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可靠性理论逐渐完善。它已发展成为一门包括可靠性管理、可靠性分析方法、可靠性准则、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等在内的新的工程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制定了有关可靠性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把装备(设备)的可靠性研究与质量管理结合起来,以实现装备的全寿命管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9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装备故障
下一篇:装备寿命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