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舰艇技术保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246 评论:0

为使舰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装备技术保障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保持、恢复和提高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舰艇在航率,以适应作战、训练、执勤等任务的需要。

发展概况 舰艇技术保障是随着造船工业和海军舰艇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战船为木质,用桨、橹、帆作动力,战船上的兵器为冷兵器,构造比较简单,维修手段和方法也都是手工作业,由一些“巧手”、“工匠”进行个体修理,常采用事后维修方式。中国古代的修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汉代起就采用铁钉连接和榫接及麻茹油灰捻缝等修复技术,使船体不但强度高,而且水密性好。在船体防腐、防海蛆蛀蚀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措施。在船场设施上,发明了用船坞修船。据史书记载,为了修理较大的舰船,吴国大将吕蒙在安徽巢湖濡须口的水师基地修建了一个“形如偃月”的船坞,这是迄今为止有史料记载的世界最早的船坞。1405~1433年明代庞大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船队中有战船担任护航任务,船上编配有专事战船维修的工匠。16世纪明代嘉靖年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战船上携带了锯、钻、凿、斧和大小松杉木、钉、油、麻、灰等修船用工具和材料。19世纪后半叶,舰艇采用钢铁结构和机械动力、螺旋桨推进,武器主要为火炮、鱼雷等。复杂的武器、装置和设备在舰艇上的运用,越来越需要系统地、有计划地分类进行维修。舰船维修从单个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转为专业化集体协作维修。20世纪,各国海军大多建立了有计划的和例行的检修制度。如中华民国时期,海军于1915年颁发了中国第一部《海军舰艇修理规则》,对各型舰艇规定了定期计划修理的类别及修理间隔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建立了以修理船和浮船坞为主要设施的海军前沿修理基地,伴随编队进行海上机动抢修。这种体制被许多国家海军所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舰艇装备的迅速发展,舰艇技术保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核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导弹的出现及舰艇作战指挥武器控制自动化系统等大量电子设备的应用,使舰艇技术保障日趋复杂,维修费用日益昂贵。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包括系统工程、管理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强调维修的针对性、效率和效益,广泛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和维修手段,逐步形成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使舰艇技术保障由经验维修向科学维修转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艇技术保障是随着海军的建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海军接收了上海江南造船所、广州黄埔造船厂、福建厦门船厂、青岛造船所,征用了上海英联船厂、马勒船厂和老茂公船厂等,使之成为建国初期海军舰艇修理的基地。当时舰艇技术保障工作主要是对接收、缴获、打捞、征集、购买的舰船进行修理和改装,保障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和护渔护航的需要。如在一江山岛战役中,海军装备修理部门组织实施了139艘参战舰船的抢修、改装,保障了作战需要。随着海军舰艇装备的发展,舰艇技术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海军修理厂(所)和其他维修设施,能够承担各类舰艇的修理,形成了由修船工厂、修理所和机动修理队构成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区域配置合理、上下层次分明,以及管理集中统一的舰船综合修理体系。

基本内容 舰艇技术保障主要包括对舰艇及其装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改装、封存和消磁、测声等。

正确使用 指严格按照操作、使用规程和条例正确操作和使用。各级指挥机关调派使用舰艇时,需根据其战术、技术性能要求和海区水文气象及舰艇实际技术状况正确合理地进行。出航前,舰艇指挥员查明舰艇的技术状况,禁止舰艇带有影响航行安全的故障出航。航行中,舰员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装备的使用规则,从启动准备、启动、运行管理到停止工作,都要严格按规定执行。舰艇操纵管理人员须熟悉设备的性能、构造、使用规定和技术状况,防止发生事故,保证安全运行。返航后,要安排好检修。

维护保养 指主要由舰员完成的、经常的预防性计划检修保养工作。分为:日检拭、周检修、月检修、航行检修和舰体检查。日检拭,主要是查看武器装备、技术器材是否完好,并清洁其外部;查看各阀门、把手、开关是否处于规定位置;润滑、转动机械和阀门;测量绝缘后,通电检查电气设备和各机械、仪器及其仪表是否正常,并排除小故障。周检修,主要是对设备进行检查、调整和定期转动,排除故障,并对船体漆膜脱落部位进行除锈补漆。月检修,是按保养条例规定的内容和设备实际技术状态,对舰体、舰艇设备及各种备品进行检查、保养和排除故障。航行检修,是对舰艇主动力装置(主机、锅炉等),按保养条例规定进行的工程范围较大的检修;对其他武器装备、技术器材进行相应的检修;对舰体水线附近和水线以上部分进行除锈保养。舰体检查,是为了防止舰体腐蚀,保持舰体结构强度和水密性,保证舰艇的正常浮态和稳性,以及保持舰容而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通常每隔3个月,或是在大风浪、浅水中航行后,火炮射击、导弹发射、深水炸弹投掷后,以及遭受水中武器爆炸冲击后进行。

舰艇坞修    忻关福摄

修理 分计划修理和临时修理。计划修理由各级装备修理部门负责组织,由修船厂(专业装备修理厂)或修理所承担,舰员参加。按修理内容和范围,分为坞(排)修、小修、中修和大修。坞(排)修,是使舰艇进坞或上船排,重点对水线以下舰体及装置进行检修,排除设备及装置的故障,消除舰体水下部分附着的海洋生物,进行外壳板除锈涂装,更换船体防蚀锌板,对其他装备则按实际技术状况进行检修和排除故障。小修,是在舰艇使用到一定年限后进行的局部拆检修理,目的是使舰艇在下次中修或小修前,能够保持其正常技术状态。主要对船体进行重点检查,对局部腐蚀严重的外板、甲板及上层建筑进行修补;原位检查测量轴系、舵系及水下装置,对机电设备及其他装备按实际技术状况进行检修;修理损坏的设备,对高压容器及仪表作定期检验。中修,是较为全面的预防性修理,目的是使其基本恢复性能。主要对船体进行较全面的检修,修换已损坏或不符合标准的部件,检修水下装置附件;对各种设备装置进行检查,进行舱柜密性试验;对其他设备装备按实际技术状态进行检查修理。大修,是对装备进行全面检查与修理,目的是恢复其原有性能。通常只对舰艇上的装备、设备进行大修。临时修理,指计划修理外,舰员无法自力完成需动用舰艇修理厂(所)力量进行的修理。包括日常临时修理、事故修理和战损修理。日常临时修理,指舰艇在航期间发生故障或预防检修中舰员无力承担的故障修理。事故修理,指舰体及各种专业设备发生事故后的修理,由修理所或修理厂承担。战损修理,指舰艇在战时发生破损时的修理,由装备修理部门组织修理厂、所(包括地方工厂)组成抢修队在海上或陆上承修。海上抢修,通常以海上修理船、浮船坞伴随舰艇编队机动进行。陆上抢修,由配备有修理工程车等机动设备的机动修理分队,在港湾、码头或滩头实施。战损修理尽可能实行换机、换件修理,以缩短抢修时间。

改装 一般分为性能改装和用途改装。性能改装,是指在保持原用途的前提下,改进舰艇及其装备性能的改装。用途改装,是指改变舰艇原有用途的改装。舰艇改装必须经过论证、试验、鉴定,按规定的批准手续逐级上报批准后由装备技术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改装通常结合舰艇修理进行,战时或特殊需要,可单独进行。

封存 是长期储存舰艇及设备时所采取的防腐蚀综合技术措施。通常是采用密封法或涂上护膜与涂层。封存舰艇时,将船舱密封起来,用除湿机控制舰艇舱内的湿度,以阻滞金属零部件的锈蚀,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防止霉变。封存舰艇通常停泊在专门的封存驻泊点,并有特殊的停泊设施,由舰艇封存机构管辖。

消磁 是舰艇的一种特殊技术保障措施。舰艇消磁可以提高舰艇磁性防护能力,防御磁引信、磁制导水中武器攻击和降低磁性探测效果,保障舰艇航行安全。由海军舰艇技术保障部门组织消磁船(站)定期进行。舰艇编队负责搞好舰艇消磁系统的使用、保养,使舰艇经常处于良好的磁性防护状态。

测声 是对舰艇进行各种航行状态下的噪声测量,以鉴定噪声是否符合标准,找出降低或消除的方法,从而提高其隐蔽性,减少被敌方发现和攻击的可能性。由海军舰艇技术保障部门组织测声船(站)定期进行。

此外,还有维修器材的筹措、储备、补给与管理。为实施舰艇技术保障,还需加强维修力量的建设,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开展维修科学技术研究等。

发展趋势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和舰艇装备不断更新的要求,许多国家将加强舰艇维修理论研究,改革保障体制、手段和方法。主要是:完善保障体制,充实舰上专业维修工程人员,增强舰艇自我保障能力;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构成技术保障管理信息网络,强化舰艇技术保障系统的信息管理;发展维修工程技术,实现舰艇装备“无维修设计”;建造高速、综合技术保障能力强的修理船,提高对作战编队的伴随技术保障能力;应用计算机辅助监测诊断系统,提高舰艇装备故障诊断能力;大量应用机器人承担工作条件严酷、修理内容复杂的修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77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建制保障
下一篇:舰艇修理周期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